行业特点
客车行业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很快。绝大多数大中型客车企业都具有自主品牌,在开发研究、生产工艺、市场、售后服务等方面拥有充分的控制权。随着配套总成和零部件的技术进步,客车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客车出口由过去的“零敲碎打”正式走向整车大批量出口和在国外散件组装阶段。
2008年,我国大中型客车企业,在经历了地震引发国内局部地区销量下滑,奥运带来服务用车需求增长,国Ⅱ转国Ⅲ使大量用户提前消费等一系列事件后,呈现以新能源、大容量和农村客车市场成为行业发展最新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技术水平及配套环境逐步升级、加快客车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潜心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带动产业链共同做强做大等一系列新的特征。在客车行业信息化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
在线订单:在订单和服务方面,整车厂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客户选车配置以及在线订单方式,和客户之间建立个性化的交易沟通平台。厂家和客户建立实施的网络服务、投诉和24小时维修响应机制。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在产品设计方面,大力吸引客户到车辆的设计、开发中来,和客户共同参与设计和产品体验,提升客车乘坐、驾驶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此,优秀的车辆生产厂家建立完整的产品设计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并在整个车辆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上引进SPC以及FMEA缺陷分析机制。
精益生产:客车生产企业,充分学习轿车领域的精益制造的经验,在现场管理、生产配料等领域进行精益化生产。
VMI和第三方物流:采取第三方物流和VMI的采购方式,并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基于网络的信息协同,通过小批量,快速送货的方式减少供应链成本。
管理难题
客车整车经过底盘、六大件、焊装、涂装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国内客车企业的主体市场集中在内销,竞争力依然体现在工装设计、外形、内饰等方面,因而行业竞争将非常激烈。
订单选配和频繁变更:产品属于按单定制产品,产品基型一旦形成,需要大量的客户化的选配和定型化工作。客户的订单变更频繁。
供应商协同弱:整车厂主要以装配为主,原配件采购协同能力不如轿车行业紧密性高,客观上导致行业竞争力不强。
产业链竞争压力:在国外资本在客车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之后,已经在变速器、发动机等领域进一步资本布局,使得国内客车产业链上的企业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销售管理难:客户多分布在各省地市的交通管理部门,以及运输公司、公交公司、中短途客运承运公司等,渠道深度不深,自营分销兼而有之。
库存资金占用多:企业要按车辆配型配套供给,每张订单车型不同、部件配套也各不相同,选配方案多达上千种,很难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库存长期积压,大量占用资金。
设计与生产同步: 客户订单经常变化,对交期要求严格,要求企业的设计与生产保持高度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