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黑校车”依然唱主角
去年秋季开学,闹出公交校车停运风波,本刊就曾发出追问:20万中小学生“出路”何在?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在校生约为124万人,其中有70%以上的学生上下学由于路程过远需要家长接送。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全市约有20万的中小学生有校车需求。而随着择校热的加剧,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早在去年秋季开学,北京公交集团全面退出校车运营,引发了关于如何解决校车问题的激烈争论。不知不觉中,公交校车“停运风波”已经整整过去了一年,新学年伊始,又传出了本市惟一一家有政府背景的校车公司停运的消息,全市124万中小学生依然坐不上一辆正规的校车。
然而,在庞大而急切的需求面前,越来越多的家政、个体公司已经开始敏锐地攻城略地。尽管这些都不是正规校车,但对于那些整日苦于奔波的家长和学生来说,“黑校车”毕竟也是无奈之后的“镇痛剂”。
昨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京城中小学校的校门前又开始热闹起来。上下学前后,各类私家车、自行车、摩托车杂乱无章地交织在校门口,庞大的接送大军使得学校门前成了“临时停车场”。
家政、个体成“校车主力军”
早在一周前,记者在中关村三小万柳分校的校门口看到,趁着学校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学前培训的时机,大量家政公司的专用车辆就停到校门口招揽起了生意。为了争夺客源,这些公司都十分专业地印制了宣传单,上面印有“校车”的乘车路线图以及报名简介,有些公司甚至还打出了开学前“免费试坐”的旗号。记者从一家家政公司了解到,这些公司和学校并没有任何业务关系,完全是由家长和家政公司签订协议,收费按照路程远近,平均每个学生每月四百元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常一家家政公司会开出20条校车路线,而有的家政公司则开出了50多条路线。尽管这样,还满足不了一些家长的需求。“我们住在丰台区的万年花城,能送吗?”李先生的儿子今年刚刚上小学,住在南城的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上班都很忙,加上学校离家远,平时没时间送孩子,看到有专车接送,李先生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下了。但由于所问的公司都没有增开“万年花城”的路线,李先生不得不寻找新的家政公司。
去年9月,北京市曾给校车下了新的定义: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校车不允许核定站立人数。此外,校车靠过道的儿童座位必须装扶手、专用校车的儿童座位均应装置安全带。但记者采访时发现,符合这一要求的“校车”少之又少。但随着公交校车的消失,家政公司的“黑校车”俨然已成为了这一市场的主力军,其在家长心中的地位已不可动摇。
正等孩子放学的殷女士说:“我们住在望京,学校却在中关村这边,没有校车接送实在不方便,家长接送太耽误时间,但是不来接又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殷女士表示,即使校门口这些校车没有正规资质,但还是会让孩子乘坐的,“毕竟很方便,而且价格适中。”
惟一有政府背景校车公司停运
新学年开学伊始,又传出了本市惟一一家有政府背景的校车公司停运的消息。作为全市首家由四城区教育产业管理部门在三年前发起“试运营”的校车服务商“阳光彩虹”公司,至今也没能形成一个正规的运营模式。一直渴盼“正名”的阳光彩虹今年由于内部整顿,并没有启动他们多年经营的校车服务。
阳光彩虹的负责人杜升透露,目前北京市有关部门已经将校车问题纳入正式研究的课题,并组织有关专家讨论意见,只是时机还未成熟。“现在北京没有一辆被正式批准的校车,因为没有公司有资质,但是社会确实有这个需求。”杜升说。同时他表示,校车服务一定要依法经营,“等政策明确后再做这个市场,不做则已,要做就做规范。”杜经理表示,现在阳光彩虹只是暂时的停运,等市场机制和体系成熟再继续运营。“相信用不了太长的时间。”
据介绍,阳光彩虹校车运营部在2003年时与东城区教委签订合同,负责几所小学的校车业务。2005年,阳光彩虹教育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阳光彩虹校车运营部,这一协议已经于今年8月31日截止。
“黑校车”成了“镇痛剂”
记者发现,目前家长接送孩子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家里的私人车辆,二是拼车,三是社会车辆,这其中包括出租车、公交车以及社会企业运营的车辆。
“黑校车”的出现无疑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一些家长还是表现出了担忧。“家政公司的校车接送孩子确实很方便,但是把孩子交到别人手上,总觉得不放心,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这么远,我家孩子又有些内向,万一有点什么事情孩子都不知道跟谁说。”张女士表示,最让她担心的就是孩子太小,万一放学晚了这些校车没接到他就开走了怎么办。“这些公司毕竟不是公家的,能否保证接到孩子,心里没什么底。”
对此,记者采访了一家经营校车服务的公司——北京万佳邦咨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一辆车平均就接十几个孩子,肯定不会出现漏接的状况。而且每天放学后都是由老师带领孩子到校门口指定地点等待家长来接,家政公司有专门的跟车老师负责去领孩子上车。“从这所学校建成后,我们就在这边做校车服务,没有出现过一次问题。”
万佳邦的工作人员还表示,没有政府明文批准,谁都不是正规校车,但是政府也并没有对他们过多地干预。“因为这毕竟是有市场需求的,如果关停了,家长们还都不干呢!”
择校成校车路上的“绊脚石”
惟一一家有着政府背景的校车公司的停运,使得北京的校车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但是既然有强烈的市场需求,为何没有人来推动校车进一步前行的步伐呢?
有业内人士分析,校车问题主要是由择校引起的,近年来教委一直都在倡导“就近入学”,如果政府出面开通校车,则有自相矛盾之嫌。但更多的家长则认为,校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政府责无旁贷,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由公交公司和某些企业共同推进校车工作,或者政府指定一些有运营资质的校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