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那一刻,我安然入睡
文章来源: 雍朝容 发布日期: 2008年7月17日
分享按钮

    2008年20日下午17:40分,乘上一辆59路准备转车回家。正是下班高峰期,车上虽然坐满了乘客,但却异乎寻常的安静——大部分乘客正在睡觉。我理解:已经8天了,从地震发生到现在,生离、死别、抗震、救灾,连续不断的余震随时敲击着大家脆弱的神经。平时生活闲适的成都人,这几天度过了太多的不眠之夜。

    再转乘115路。车上人不多,但同样的:很多乘客在睡觉。神态之安详、睡眠之甜美,是我见过的为躲避余震而“露宿街头”的人们所没有的。一辆车如此,另一辆车也是如此,再看街上行驶着的其他公交车,乘客或仰或伏,睡得正是酣畅。是什么让人暂时忘记了地震带来的痛苦?是什么让人暂时忘却了余震的恐慌?

    此时,耳边突然响起了驾驶员宏亮的报站声:“玉林中路到了,要下车的乘客请做好准备。”“到玉林中路的乘客,请醒一醒,准备下车。”如此报站,反复几遍。车上睡觉的乘客有人下车了,神情间带着几分满足。再看看我们的驾驶员:关门、起步、预报站、转弯、行进……专注的眼神、严谨的表情,平时熟悉的操作此时做得格外地认真。

    此刻,还有什么不能放松的?坐在公交车上,我睡着了。

    回到家,我问自己:我们公交车驾驶员难道不怕地震?难道没有为了躲避余震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们何以如此专注?!如此投入?!

    车队干部说:驾驶员都想为抗震救灾做点什么。不能去灾区前线的,就把一腔热血投入到平时的工作中。哪怕是自己的房屋倒塌了,哪怕是亲人生病了,他们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他们认为,确保正常的营运生产就是最好的抗灾。

    车队驾驶员说:公司派人看望我们的家属,为我们送上吃的、用的;车队干部无论早晚都在调度室,同我们谈心,询问我们的生活情况,安排我们在安全的地方睡觉,让我们开车时没有后顾之忧。看我们累了,干部们强行要我们休息一、两趟再工作;机务员每天守在线路上,检查车况,维修车辆,让我们放心开车;质检员成了我们的“心理医生”,开导我们遇到的烦心事;调度员趟趟问我们道路情况,根据上下高峰、车辆多少调整发车,让我们轻松自如、安全顺利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车开得平稳、顺畅。

    因此,那一刻,我安然入睡……

(值班编辑:张叶)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