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上海强生老总空降巴士股份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08年7月14日
分享按钮

  昨日巴士股份发布新的董事会决议,自1998年4月至今为上海强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金德强被聘为巴士股份总经理。

  至此,巴士股份资产整合轮廓已经显现:即久事公司对巴士股份进行资产重组,第一大主营业务公交车资产由上海久事事接手;第二大主营业务出租车资产以及汽车租赁资产被强生控股接手;同时,将上汽集团旗下的汽车零配件资产注入巴巴士股份。巴士股份重组以及上海出租车业的整合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人事变动含深意

  昨日,巴士股份发布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解聘洪任初的总经理职务,五国军、何敬忠的副总经理职务;同时聘任金德强为总经理,王丰余、张必伟为副总经理。披露信息显示,金德强为上海强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丰余自2003年9月至今为上海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必伟自2005年12月至今为巴士新新公司总经理。

  如此大幅的人事变动,背后隐藏的深意究竟是什么?巴士股份没有在公告中表明为何要进行人员大调整。

  6月23日,巴士股份公布重组方案,拟将除民生银行股份之外的资产以及负债出售给久事公司,并向上汽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拥有的独立供应汽车零部件业务相关的资产及负债,实现主营业务整体转型。

  “金德强的空降,是为推动巴士出租车及汽车租赁资产与强生控股的整合而来。”一位接近上汽集团的人士表示,巴士股份重组后,其第一大主营业务公交车资产将被控股股东上海久事公司接手,而第二大主营业务出租车资产以及汽车租赁资产被久事集团实际控制的强生控股接手可能性很大。

  显而易见的是,根据2007年年报,大众交通在上海市郊区共拥有出租汽车8617辆;而强生控股共拥有8000辆出租车。而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上海一家主营公交客运、出租车客运、长途客运等业务的上市公司,巴士股份的公交客运占上海公交客运市场的50%.

  世博将至,谁不想成为上海出租车公司的老大?如果将巴士股份的出租车业务收入囊中,强生控股将取代大众交通成为上海最大的出租车公司。近期市场传言,针对同为上海出租车业务竞争对手强生控股,大众交通将要收购海博股份出租车业务,记者向大众交通求证,公司证券部人员否认了此事。

  上海公交新霸主

  以上海十大集团公司为主的本地集团公司层面的整合历来就是市场关注的热点。2007年底,上海久事集团从后台走上前台,在成为巴士股份大股东之初,同时还拿下了上海另一家主要公共交通企业———强生集团的控制权,间接控制了强生控股。

  巴士股份、强生控股分别以城市公交、出租车运营业务为主。此前,考虑到没有必要设立两个业务相同的子公司,上海市安排久事公司接手巴士股份、强生控股,这一举动当即被市场解读为“重新配置这两家公司资源、进而整合上海公共交通资产”。

  按照上海久事集团当时的计划,两家上市公司的同类公共交通资源将进行整合,其中一家将主要承担公交和出租车类业务,而另一家上市公司将承接久事集团的其他资产。而今,随着上汽集团零部件资产的注入,巴士股份27.88%的股权无偿划拨给上汽集团,上海久事集团的计划不得不做出改变。

  是把全部的公共交通资产注入一家上市公司?还是单单注入出租车业务资产?如果是单独装入出租车资产,那巴士股份原有的公交资产又将作何安排?“从目前看,巴士股份的出租车业务整合进入强生控股几乎没有悬念,但公交资产作何安排尚未可知。”上海当地一位证券分析人士认为,同属城市公交的公交车资产一并整合的可能性很大,但是难度不小,原因就在于公交车业务具有强烈的社会公益性,对财政补贴依赖极强。

  久事公司接管巴士的公交资产之后将会如何运营?以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巴士”,600386)为例,该公司自2006年至今就已进行了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基本形成了以公交广告、汽车服务和旅游为主营的业务板块,并于今年5月正式改名为“北巴传媒”。

  “北巴都已经成功了,我们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巴士股份内部人士介绍说,目前可以参考的是北京模式和深圳模式两个版本———北京模式为公共财政接盘公交业,深圳模式即市场化与政府补贴相结合。

  虽然目前上海公交全面改革的具体方案还未明朗,但上海公交新模式将颠覆原有的五大集团模式,未来将以区域为依据进行公交体系改革,毋庸置疑的是,在这场上海公交资源的大整合中,获得巴士股份城市公交资产并实际控制强生控股的上海久事集团已经拔得头筹,新的上海公交霸主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 李乾韬

  ■旁边报道

  巴士股份欲造国际化零部件产业

  按照6月23日出炉的上汽重组巴士股份方案,上海市政府将原控股股东上海久事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共计41047.93万股公司股份无偿划转给上汽集团,该笔股份占巴士股份总股本的27.88%;巴士股份将以每股7.67元的价格,向上汽集团非公开发行约11.5亿股,购买其相关资产及负债。重组后,上汽集团将持有巴士股份60%股权。

  据悉,巴士股份本次拟购买资产主要为上汽集团享有的31家与汽车独立零部件相关公司的股东权益约62.7亿元以及与上汽集团与该业务相关的债权及债务净值14.2亿元。

  “我们将零部件资产注入巴士股份,就是让上汽的零部件企业变成中性企业,不再有强烈的上汽烙印,以使这些企业能服务上汽以外的公司,获得更大发展。”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日前在“200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向媒体表示,主要是通过借壳巴士股份这样的途径,形成一个中性化、零级化、全球化的零部件产业。

  这意味着,新生后的巴士股份将不仅仅是上汽的零部件供应商,而将被打造成所有整车厂的零部件供应商,而按照胡茂元的规划,将把旗下的零部件企业变成国际化的零部件企业,这样才能达到规模效应。

(值班编辑:张叶)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