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 北京
16:05 西四环某火车售票点
记者花153元购得一张动车组二等座车票,加上5元手续费,总共花费158元。
19:15 D41次动车组准时出发,动车组参照航空服务标准提供服务。
22:35 历时3小时20分,记者到达济南火车站。途中仅停靠德州车站。
29日 济南
18:15 济南长途客运站
无须排队,购得124元济南到北京车票一张。
18:26 坐上一辆45座江淮现代客车,除司机、乘务员外,仅记者一人。
18:35 车辆准时出发,乘客仍是记者一人。
18:45 济南西二环
接到一辆跑济南到北京线路客车上的两位乘客。此时车上乘客3人。
19:15 京福高速济南入口
接到另外一辆跑济南到北京线路客车上的四位乘客。此时车上乘客7人。
22:25 京沪高速河北段
遇上堵车,行驶缓慢。45分钟后恢复车速。
01:55 京津塘高速天津段
又遭遇堵车,行驶缓慢。
03:35 到达北京赵公口客运站
这是《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在5月27日从北京乘坐动车组去济南、29日从济南乘坐客车回北京的经历。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体验动车组和客运竞争的情况。结果,记者发现,在京济线上,动车组已经抢了客运的“饭碗”。
原因何在?
客运受动车组影响很大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时间和票价。
乘坐客车,从下午6点到凌晨4点,耗时近10个小时。乘坐动车组,耗时3小时20分钟,票价却仅仅比客车贵了不到30元。
记者跟司机刘师傅攀谈得知,最近一段时间,一两个乘客的现象并不少见。当记者问到这种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刘师傅说:“当然是有了动车组以后。”
“刚有动车组的时候(这种情况)还不常见,因为大家对动车组还不了解,总觉得票价贵。经过一年运行,乘客对动车组的认识有所提高,动车组对客运的影响才慢慢呈现出来。”刘师傅说。
车上的乘务员也分析起来:“从济南到北京的动车组,二等座票价153元,头等座票价183元。费时3个小时,基本不会晚点,而且安全。从济南到北京的长途客车,平时票价124元,最快也得5个多小时。要是堵车,花费时间就更多。因此,最近很多乘客都选择坐动车组。”
据了解,因为客源相对充足,北京到济南方向的客运情况稍好一些。而济南到北京方向的客运则受到严重影响,45座的客车,经常只有两三个乘客,营运压力很大。
淡、旺季差距越来越大
“动车组没有开通之前,虽然客运有淡、旺季,但是没有这么明显。”刘师傅分析道,在动车组没有开通之前,济南到北京的火车最快也要5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而且火车车厢脏、乱、差的环境,也让不少乘客难以忍受。因此,当时45座的豪华客车很受欢迎,就算是客运淡季,部分乘客还是会选择客车。
动车组开通以前,按照刘师傅提供的数字,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客车票价为124元,按旺季上座率80%计算,45座的豪华客车一趟收入约4500元。减去单程油费1000元、过路费500元、人员工资200元等,利润在2800元左右。如果算上往返,利润就会达到5000元左右,减去客运站收取的提成和车辆折旧、维修保养等费用,旺季时一个月收入10万元并不困难。“就算是淡季,一个月四五万元的收入也很正常。”刘师傅说。
动车组开通以后,济南到北京的客运越来越惨淡。“就按这趟算吧,一共7个人,还是3辆车拼在一起的。虽然属于违规操作,但也没有办法。如果3辆车一起跑,一趟费用最少也得4000元,而这7个乘客票价总共才868元,减去两边客运站的提成,粗略一算,每辆车平均赔1000多元,这还不包括人员工资等。”这位乘务员分析道。
点评:
对于乘客来说,在舒适性相差不大的前提下,票价和时间成为选择的关键。动车组的优势显而易见。在加快发班频次(目前半小时发一班次)不奏效、运营时间难以缩短的情况下,客运企业惟有通过低票价、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才有望夺回部分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