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客车作为中国客车行业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是国内专业生产大中型客车的中坚企业。今天中通客车迎来了集团公司五十周年庆典。五十年的发展,一路征途一路欢歌,回首来路,展望未来,中通客车不仅拥有高档客车的专业研发制造技术,更是在引领未来发展趋势的新能源客车领域开辟了新天地。
从90年代的南扬北聊扬名大江南北,到中通品牌的诞生并壮大成为新能源客车的排头兵服务北京奥运,中通客车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客车工业的发展和变革,五十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1971年第一部自主生产客车的下线到2008年单批次出口1500部整车,中通客车每一天都在进步,每一年都交出满意答卷。
飞扬的时代,需要激扬的乐章。2000年中通客车敲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千年的第一声钟声,中通人从此迈向了现代化腾飞的步伐。上市,带给中通带来的不仅是体制的变革,更是思路的转变和活力的激发,能动力得到巨大的展示舞台,全员上下思路变了,视界宽了,更高远的天地出现在中通的发展蓝图中。
机遇摆在眼前,如何把握?中通决策层审时度势,战略性的确定了中通客车的发展之路:技术变革,永续创新。
中通发展,技术先行。
中通客车技术开发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批准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0年企业确定了未来以技术为主的发展思路,技术中心进行了人员结构和工作流程双重优化,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每年的研究经费为年销售额的5%以上。目前中通客车技术开发中心现已建立起大客部、中客部、公交部、底盘部等研发部门,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300多人,从事产品研究开发的人员约200人,高级及以上职称者30人左右。强大的科研开发队伍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了强大的人力保障。中心陆续与吉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2006年与长安大学共建了研发平台、与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共建了实验室,丰富了中通客车的技术研发手段,增强了研发能力,实现了新能源客车研发的跨越性进步。
中通客车高度重视技术在基层的应用和人才梯队建设,2005年成立了行业内首个企业大学——中通教育学院,职工培养已纳入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各类技术和技能培训常年开展,如对管理人员进行的系统MBA课程培训,与吉林工业大学联合举办了工程硕士班,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等都对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发挥出重要作用。近几年先后有张留河、武风磊、张则强、李振东等十余人在省市技术大赛中创造佳绩,获得省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称号,苏学军获省交通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罗高华获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获个人三等功。企业大学的建立,不但是中通在管理思路上的创新,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企业在新技术新项目的传播力度上,得到了有力的贯彻保证,改变了以往一线员工在技术学习和领会上的滞后。技术中心在确立了新项目之后,即组织力量对一线员工进行关于新项目的基础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工艺应用等几方面,第一时间让一线员工知晓企业的发展动向,提升员工的参与意识,真正做到了企业上下一条心,以科技为先导发展企业生产力壮大品牌影响力。
引进为基石,创先为纲领,实现新能源客车技术晋级。
2001年,中通客车引进荷兰BOVA高档车生产技术,技术中心选派专业人员赴海外如荷兰BOVA、DAF、德国MAM、ZF、西班牙ELLAMP艾那萨公司、匈牙利IKARUS、美国Cummins和日本岩田公司等世界著名企业集团,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先后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五十多项。
更让业界为之侧目的是中通客车了选派近百名一线生产员工赴荷兰BOVA公司学习。百余名一线员工出国深造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国外先进的操作技能,更是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开拓创新的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牢牢的扎根在中通客车每一名员工的心中。通过近八年的消化和吸收,中通客车技术中心已经成功将引进技术嫁接到自产高档车上、根植在中通客车生产线中,并通过中通学院对所有一线员工进行了技术培训和专业知识再培训。从研发中心的技术骨干到一线装配工人,全员行动起来,重技术抓细节,短短几年即确立了中通客车在中国高档豪华客车市场的领先地位。目前,中通混合动力客车在北京和天津公交线路运营中获得一致好评,纯电动客车服务北京奥运会得到奥组委、各国奥运官员和运动员的赞扬。2008年9月中通客车技术开发中心通过认定,成为客车行业第二家(金龙汽车集团不在其列)“国家认定企业(集团)技术中心”。
用创新思维设计,实现产品品质全面升级
随着计算机在工业设计领域的深化和发展,中通客车技术开发中心先后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设计体系和设计软件,其中采用法国CATIA三维软件和工作站进行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使用美国MSC与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有限元对产品的性能与安全可靠性分析,对设计样本未来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进行模拟,确保设计的精确性和产品的安全性,并通过PDM系统的全面数据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工作周期,为市场的拓展赢得了先机。
中通客车在技术创新上不仅仅是产品结构上更新升级,更是车身图案、产品内饰等全面品质的完善,相关设计人员近几年陆续赴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设计领先国家进行学习交流,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上都得到非常显著的加强和提升,设计人员在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现代视觉艺术之间寻找平衡点,不断设计出赏心悦目的车身造型和车身图案,中通客车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通客车坚持“集成创新、追求卓越”的设计理念,在积极引进欧洲先进客车技术同时,充分从与全球著名的总成资源中提升中通客车的品牌竞争力和产品可靠性。逐步完成了由以中型车辆为主向大中型高档客运、公交、旅游以及出口为主的产品结构转型,并确立了“创领节能环保新纪元”的品牌核心。科学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辅以扎实的技术应用基础,在追求节能环保的道路上,中通在混合动力、清洁燃料以及零排放纯电动等环保型客车产品的研发上注入重资,从资本到人力均设立企业内部的绿色通道。从确立863计划科研项目开始,短短几年,中通在新能源客车的研发道路上突飞猛进即实现了质的转变,成为国内新能源客车的领军企业之一,纯电动客车成功服务北京绿色奥运,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客车的风采,鉴于中通客车对奥运会所做的突出贡献,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特意签发了感谢证书以示感谢。这不仅是中通客车的光荣,亦是中国客车企业的光荣。
中通客车近年来自主开发出一系列领先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客车产品,结构体系完善,涵盖了公路客车、城市公交客车和旅游客车,从6米的轻型客车到13.7米高档豪华客车,共有8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尤其是公司近年推出的“中通博发”、“中通凯撒”、“中通凯越”、“中通阳光”、“中通凯驰”等系列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信誉和极强的竞争力,畅销国内市场,并已远销到海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五年来,中通客车产销指标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速度增长,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2007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6亿元,其中海外市场销售额超过4亿元。截止2008年9月,公司销售车辆同比增长达55%,增长率居国内客车行业第一。
所有这些,都是技术先行带来的丰硕成果,中通客车的今天,离不开技术中心的努力和奋进,离不开上上下下对技术的重视和尊重。
搭建科研新平台提升企业竞争力。
2008年6月中通客车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中通的人才培养搭建起新的平台。
优良的人才队伍结构,国际领先的技术软件,已为中通客车技术的全面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取得为中通客车科研工作向更高领域的腾飞搭建了崭新平台。今后,中通客车博士后工作站不仅将承担企业内部的研发课题,更多的将承担来自行业多个研究领域的课题,为行业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技术打造核心生产力,创新强化品牌竞争力。中通客车在“技术变革,永续创新”的发展道路上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中通人坚持技术创新的硕果,也是整个行业对中通的认同和赞许。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取得,将在政策、方针和资金等多个方面推动技术创新,加速公司发展。
五十年铸就中通今天的辉煌,期待未来,相信未来,中通客车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更多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