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驱车进入交通四通八达的海门境内,不禁感叹:一个县级市的道路建设能达到如此水平,实在难得啊!是的,因为这里有一个群体,一支队伍,那就是在行业内响当当的,且是物流工作全国先进、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获全省十佳、“路政管理合格村模式”全省推广、公路管理蝉联省优五连冠,并被评为海事工作全省先进单位的海门市交通局。这一系列荣誉光环的背后,是奋斗的艰辛,是法制的引航,用海门市交通局局长梁辉的话说,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社会的文明和和谐离不开法制环境。规范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水平,是海门交通人的执著追求。
1、严格执法要求:不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案件;不发生有效投诉;不发生违法乱纪行为。执法人员必须每半年写一份执法动机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
2、政务公开、执法监督营造了法治交通的大环境:精心编制了《政务公开目录》,具体包括工作职责、办事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收费、罚款标准等内容。在单位电子屏幕进行公示。
3、执法监督确保了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合理。他们每次督查都要调阅重大行政处罚案卷,主体认定依据是否适用、裁量标准是否准确。对一般处罚案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定期收集处罚备案资料,认真进行审查。
名片一:运输管理品牌化。重点加强客运市场管理,规范客运经营行为。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无牌、无证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出租客运市场秩序。对全市出租车、城乡客运车辆进行规范化管理,打造品牌车队。
名片二:行业管理科技化。组建交通指挥中心,在重点路口、区域等都安装监控设备,使指挥人员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并及时指令就近的运政稽查部门进行处理。
名片三:运输管理品牌化。重点加强客运市场管理,规范客运经营行为。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无牌、无证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出租客运市场秩序。对全市出租车、城乡客运车辆进行规范化管理,打造品牌车队。
名片四:港口管理市场化。重点整合海门城市规划区内的码头。按照“集聚化、市场化、公司化”的发展思路,控制审批,加强执法,逐步淘汰小码头,在高等级航道规划多个码头作业区,实现码头集聚化。做大规模,提高效益。
名片五:城乡公交一体化。在加密公车公营班车线路的同时,推广农村内循环公交。组建农村公交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和优化调整现有线路。形成镇村内的循环公交、镇村间的互通公交和各镇到市中心、直达公交三个层次的公交线网。
名片六:农路养护公司化。建成农村公路1010公里,实行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化运作,将1010公里的农村公路打包,发包给具有公路养护资质的企业,实行公司化养护,切实提高养护质量,节约养护成本,提高农村公路使用效益。
在交通基础设施上,以“两铁、两港、两高速、六互通”为支撑,以“九横十二纵”公路为骨架,外接干线,内联成网,放大沿海、沿江优势,努力形成市区到乡镇不超过30分钟,所有乡镇15分钟上高速的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的交通格局。而且海门还是唯一同时拥有长江深水岸线和沿海深水岸线的县级市。
镜头一:小庙洪水道已经通过科学研究和论证。认为东灶港小庙洪水道深槽稳定,动力条件单一,风浪掩护条件、近岸匡围条件和建港地址条件优越,可建设1—5万吨级深水泊位18个。改变海门“有海无港”的历史。
镜头二:建设崇海公路大桥是崇明、海门人民多年来矢志不渝的梦想。拟建崇海长江公路大桥的桥址,经专家论证选在海门青龙港以西约600m,崇明牛棚港东约1700m,江面宽度为1.8km。北接线与宁启高速公路相接,南接线与崇明县拟建的环岛高速公路或北沿公路相接,也可先接陈海一级公路。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海门人民必将梦圆!
通过张謇大道、叠石桥互通立交、海门中部的汤正公路、高速公路悦来互通接线等一大批交通重大工程的加速实施,该市形成沟通内外、高效集散的交通网络,不断营造、培育、扩大通道效应,充分发挥公路对经济资源的积聚、拉动作用。
目前,以德三公路、新常久线、苏335线为代表的通道经济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每年都有数十亿元的项目在公路沿线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