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王文兵
核心提示:
中国的乘用车暂还没有出现一辆国民车,但中国的商用车自主品牌一直占有强势地位,占国内总销量的90%以上。中国商用车里面的明星企业,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兵是如何看待早在8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客车至今也成不了主流?是如何看待品牌建设的?如何理解中国客车市场的?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王文兵
卖客车还不如卖大白菜
大中型客车在整个汽车工业里是很小的分支,目前近两年也就10万台出头,去年12万左右,相对我们的总产量,只有1%的空间,每年也就是300、400亿(元)的产业。但特点是多品种少批量,几乎每一台订单都不一样,生产线上的产品前后每一台的大小不一样,造型不一样,里面的配置也不一样,是一个多品种少批量订单化生产的产业,这是客车产业实际的需求特性。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竞争,客车工业,我们感觉竞争是非常白热化的。媒体曾报道说卖客车还不如卖大白菜,现在基本上是这么一个现状。整个行业平均净利率应该在1%左右。这是整个行业的情况,竞争非常充分。
整个大中型客车行业的客户数量相对稳定,都是运输公司、公交公司、旅游公司买的,实际上是生产资料,和我们乘用车性质还不一样。还有目前竞争的产品配置上也比较雷同,渠道也基本差不多,竞争已经到了同置化或者白热化阶段,你有我也有,你今天有我过两天就会有,这种比较激烈的状态。
我们宇通从1994年开始发展,之前也是纯国有企业,在中国客车产业排名是在14名以外的小企业。通过93年改成股份制,97年在上交所上市,98年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02年和德国MAN成立了合资公司,后来又有一些联合,到06年之后持续成为客车业的领先企业。我们的产品涵盖6米的小巴到25米的大巴,产品链非常齐全,价位涵盖面很宽广。
什么是国民车 国际品牌为何没成主流
什么是国民车?我个人理解,国民车最起码应该是从最大程度上满足最大多数消费者的汽车,当然这个要因产品而异,我们研究的是怎么满足最大多数的中国客车用户的需求,因为没有市场份额的支撑可能就变成奢侈品了。怎么满足最大多数客户的需求呢?我们认为产品要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要相适应。客车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和生活工具,客户买每一台车都可以算运营的帐,买这台车购置成本、使用车本、回报周期是多少?相当于投资汇报的测算,所以产品的发展要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一个产品从性价比来说无非两个纬度,一个是性能、一个是价格。
客车领域里,国际上知名的客车企业都进入了中国,而且进入的很早,最早80年代就进入了。无论合资合作技术转让、独资,无论什么形式都已经进来了,包括奔驰等等都很多了。但经过这么多年,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中国的国民车,你说他的产品不行吗?可靠性不如中国吗?管理比中国企业落后吗?不是,就是因为适应和满足中国当前国民经济需求能力上没有中国企业强。比如说一个线路,客车都是跑运营。比如北京到郑州,可以不可以买沃尔沃?可以,200多万,如果运输公司买了,你就决定了你的票价上去不上去,如果不上去企业肯定要亏损的,这个企业是无以为继的。如果票价上去,那客人乐意不乐意坐上去。客车和国民经济关联性很强,因为直接服务老百姓,而且是生产资料和生活工具的形式,它对国民经济响应度要更高、更准确、更敏捷才行。所以我们认为,所有国民车要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因为中国在94年的时候,单车售价是10万都不到,发展到去年基本上做到了30多万,但是30多万的车算是豪华的么?不是,宇通从8、9万的产品到200多万的产品,产品链都是齐全的,平均售价30万。所以我们认为产品研发不能滞后或者过分超前国民经济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