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公路运输企业资讯 >> 新闻正文
[甘肃]甘肃道路运输企业改制全完成
文章来源: 中国交通报 发布日期: 2007年3月27日
分享按钮

    经过三轮结构调整,甘肃省道路运输企业改制全面完成,86家国有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已全部改制为民营运输企业或多种经济成分混合体,国有成分基本退出了客货运输市场,民营经济成分已主导全省道路运输市场。

    这是记者3月20日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实施"三大战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道路运输企业共经历了三轮改革。

    其中自2002年以来,全省道路运输业实施了以产权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的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三大战略":一是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战略,引导国有运输企业逐步通过产权置换、身分置换,实现投资多元化、产权民营化和经营集约化,从根本上搞活国有运输企业。

    到2006年年底,随着兰州汽车运输集团的改制完成,全省86家国有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已全部改制为民营运输企业或多种经济成分混合体,民营经济成分已主导全省道路运输市场。

    二是实施了"小企业、大集团"战略,鼓励和引导道路运输企业以资产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域、所有制界线,通过联合、重组、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组建大型运输企业集团。

    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以甘肃陇运、兰运集团为龙头,20家区域性运输企业为骨干,300家客货运输企业竞争发展的合理格局。

    三是实施"抓两头、带中间"战略,抓快速客运和农村客运,带动普通客运;抓现代物流和专项货运,带动普通货运。

    "三大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全省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与改革进程,改变了道路运输经营结构、企业结构、运力结构和运输组织结构。2003年以来,原有的86家道路客货运输企业整体上实现了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利润1.9亿元。

  改制给企业带来生机

    86家国有道路客货运输企业经过改制后,企业经营机制焕然一新,经营结构更趋合理,企业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在企业中广泛运用。企业由过去轻管理、不懂管理向重管理、狠抓管理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形势。

    在产业结构上,层次明显提高,由过去简单的普通客货运输向新型运输方式转变,快客、物流在运输总量中的比例不断提高。

    在组织结构上,改变市场主体多、小、散、弱的状况,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企业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

    在运力结构上,改变了过去运力单一的状况,快客和现代物流发展迅速,道路运输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国有运输企业原来担负的社会职能被剥离出去,将发展的主力放在客货运输、维修配送、站务运营等主导业务上,发展后劲将会更加充足。

  第四轮改革迫在眉睫

    甘肃省道路运输企业经过前三轮运输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运输市场主体多、小、散、弱的状况逐步改变,但新的运输结构性矛盾逐步凸现,运输企业在运输结构上普遍存在"重客货运输、轻辅助服务","重客运、轻货运","重班线客运、轻旅游客运","重境内运输、轻口岸运输"的现象;运输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现代物流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十分有限;运力结构上车辆档次总体较低,中高级车辆所
占比重小。

    为此,全省道路运输企业将面临第四轮大的结构调整。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将积极培育运输市场主体,实施更大范围、更紧层次的区域整合,借鉴国内外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成功 经验和成熟经营模式,组建大型企业群体:在客运上联合,形成以资产为纽带、集丰富客运资源和现代化管理于一身的跨区域联合舰队;在货运上转型,形成以高等级公路服务区为枢纽,集客运快件、城际配送、商贸流通和信息网络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在辅助业上整合,整合运输资源,推进维修入市、驾培入市,实行辅助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重点扶持资产过亿、营收过亿的大型运输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资产过五千万、营收过五千万的运输企业,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值班编辑:张叶)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