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进入第三轮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经历了1985年~1992年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公交车辆保有量由42993辆发展到77093万辆。1993年~2002年突破性进展阶段,城市公交车辆保有量发展到246129辆。自2003年起至今,进入了第三轮科学发展新阶段,到2006年,城市公交车辆保有量达33万辆,线路总长度16万公里,年客运总量480亿人次。1985年~2006年公交车辆保有量增幅328%,平均每年增幅14.9%(不含更新车辆数量)。
根据建设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我个人体会,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第三轮发展阶段的特点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逐步实现公交线路优化和网络化,特大城市基本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在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分钟。大中城市基本形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成区在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主线,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城市公交系统进行改进,推进公共交通系统的科技进步,以先进的车辆技术、现代通讯、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出行者、道路资源、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环境各要素的互动,形成环保化、信息化、智能化、车辆配置优化的新型绿色公交、快速公交、智能公交、公交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在城市公交新阶段新发展的形势下,最近,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编制建设部标准《城市公共汽电车行业运营车辆配备标准》,这是国务院即将出台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的一个配套标准,将对全国城市公交行业的运营车辆配备起指导作用。编制标准(草稿)的指导思想是:
1.提高全国城市公交行业的运营车辆配备率
①平均配备水平即城市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万人拥有的车辆数,由2006年9.05标准台达到12标准台,(标准执行期内),年运营车辆配备率增长率大于5%,年运营车辆更新率大于10%。
②按全国十一个公交示范城市;相关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县级市,按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参照各地区的GDP值,提出各地区及城市的运营车辆配备率、增长率、更新率的指标。运营车辆配备率最高的地区和城市将达到22标准台,最低为6标准台。
2.提高全国城市公交行业运营车辆配备等级水平
按建设部CJ/162标准划分的超Ⅱ、超Ⅰ、高级、中级、普通级五个等级车辆,标准拟提出高级以上(含超Ⅱ级、超Ⅰ级)的新的运营车辆比例为60%,中级、普通级车辆比例为40%。对不使用空调的有关地区,采用采暖装置的车辆拟提升车辆等级。进入运营的公交车辆应进行等级评定,确保技术性能和配置的要求,并考核各地区公交行业运营车辆达到的等级配备要求。
3.贯彻实施环保要求
所有投入运营的城市公交车辆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第一稿在合肥开会征求意见,得到了城市公交行业的赞成和支持,现正在修改,完成征求意见稿,在建设部网站上征求意见。
面对中国城市公交第三轮新发展阶段,对城市公交客车市场有什么启示呢?
1.中国城市公交客车市场将进入稳定的发展期。即数量型与水平型相结合的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数量上讲,今后每年的需求即新增和更新大体在45000辆左右。由于车辆向大型化发展,车辆等级水平的提高,市场总量趋于平稳,对有的企业来说市场供应量会有变化。
2.节能减排是推进公交客车市场的新增长点。目前,全国欧Ⅰ的城市客车保有量达40%左右,近二三年内在实施新的排放标准后全国公交企业车辆更新量相当大。
3.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郊公共汽车、社区公共汽车的新发展。我们将向建设部提出编制城郊公共汽车标准,使城郊公共汽车达到旅游客车的相应要求。
二、快速公交(BRT)是新世纪、新阶段城市公交新发展的必然产物
1.中国城市公交面临新的挑战
⑴道路资源的挑战:全国道路面积率不到12%,人均道路面积不到10平方米,城市交通拥堵。
⑵能源的挑战:汽车消耗大量能源,公共汽车是用油大户,能源偏紧,油料涨价。
⑶环境挑战:城市公交车辆是城市的污染源之一。
2.快速公交已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快速公交具有专用路权、信号优先、大容量(输送乘客1万人次/小时以上)、快速(设计时速25~30公里,比普通公交车提高时速1倍以上,准点率达85%)、节能、减排、智能化、系统性及相对地铁轻轨投资少的特点,是最优化的地面公共交通,也是最节能和绿色的城市交通系统,是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先进的运营服务方式,是新阶段中国城市公交新发展的必然产物。
建设部在今年8月召开“快速公交发展研讨会”,建设部提出从实施公交优先的总体战略部署出发,加快发展快速公交,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抓好快速公交的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