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是沈阳一家鞋店的老板,要定期去某鞋城进货。业务规模的扩大使老张产生了买辆轻客的念头,但又有些拿不定主意:到底是马上出手,还是再看看2007年轻客价格的走势?
对于国产轻客的价格走势,业内存在着不同看法。
观点之一:国产轻客价格将降到极限
“2007年,国产轻客的价格会降到极限,但大规模的降价不太可能出现。”中国轻型车市场联合分析会主席高允航对记者说。
这一预测基于对2006年轻客市场的调研。高允航告诉记者,2006年,国内轻客市场有两件事值得关注:一是沈阳中顺推出价格46980元的车型,首次将国产轻客价格拉到5万元以下;二是江淮将轻客类MPV瑞风的最低价格降至10万元以下。由于轻客用户对价格非常敏感,一种车型降价几千元,其他厂家的同类车型基本都会跟进,进而带动整个轻客市场价格格局的调整。
高允航认为,微客车型的升级换代也将对轻客价格造成一定影响。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4米微客销售成绩优异。这类微客与轻客的用途具有相似性,价格又普遍较低,对轻客产生了一定的替代作用。他估计,轻客用户群因此向微客市场转移了10%以上。
轻客面临又一次重新定位?
近年来,利用价格战争夺市场成为我国轻客行业的一个突出特征。有业内人士分析说,2003年轻客市场出现的价格战,外在表现是轻客各品牌之间竞争的激化,实质则是MPV类轻客挤压传统轻客生存空间而引发的市场重新定位。
当年,江淮曾大幅下调瑞风全系列产品价格,最大降幅达6万元。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作为轻客行业的“老大哥”华晨金杯推出了全系列改进产品,价格从以前只有13.8万元一档,增加到从七八万元到10多万元的多个不同档次。当时的情况是,轻客厂家希望产品市场更宽一些、寿命更长一些;而以瑞风、风行为代表的MPV厂家则希望轻型客车的中高端客户,尽快、尽可能多地向MPV方向转移。经过调整,2004年传统轻客产品定位全线下移,重新定位基本完成。
观点之二:国产轻客价格只会小幅波动
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俊松认为,2007年,我国轻客总体价格将趋向平稳,但不排除个别企业为了保持市场地位在某些系列产品上压缩利润空间而调整价格。在他看来,中顺推出具有价格优势的车型不是降价而是价格回归。他表示,随着用户购买力提高、生产企业增多、车型丰富,轻客的价格将趋于合理。
王俊松表示,不仅MPV和微客在试图挤压轻客市场,轻客也有可能挤压MPV和微客的市场。与微客相比,轻客具有承载空间大、通过性好的优势;与MPV相比,轻客的价格优势将长期存在。“MPV再降价也不太可能降到4.5万元;国产微客中的一些高端车型,价格甚至比中顺的某些产品还高。”他说。
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也认为,2007年,轻客价格只会小幅度波动,更多轻客厂商将重点在柴油轻客这一新的细分市场寻找利润,现有产品价格不会有太大调整。
轻客不可能永远维持低价
近年来,国内轻客企业的生存状况比较艰难。那么,轻客企业有没有实现突破的办法?高允航认为,2007年最大的变化可能出现在出口市场。
据了解,2005年是我国轻客出口的起步年。2006年,中国轻客凭借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产品出口利润空间更大,对企业销售增量贡献度也不小,可能成为轻客企业寻求突破的一个方向。
另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客运市场对轻客车型需求有望出现长期增长。当然,要实现这种增长,还有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华晨金杯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一些车型可能对轻客造成冲击,但是通过改变产品的盈利点,企业仍能获得强劲的发展后力。采用混合动力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轻客,目前就比较受欢迎。此外,除了传统市场,轻客近年来在医疗卫生、公检法警务用车以及金融机构运钞车等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一些特种行业的特种用车方面,轻客还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轻客在空间利用、舒适性、安全性方面的提高,都能刺激市场销量的增长。
从长远看,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节能和排放标准的不断提升,未来轻客价格不可能永远维持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