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的新选择
2006年12月21日,韩国大宇客车株式会社社长余成国(音)、一汽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一汽客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方宽同时出现在大连。这一天,一汽大连客车厂与韩国大宇客车株式会社正式签订了《一汽客车与韩国大宇客车合资意向谅解备忘录》(下简称《谅解备忘录》)。
虽然此次签订的仅仅是合资意向谅解备忘录,具体细节尚不明确,但是中韩双方已经确定各出资1000万美元,股份投资比例为各占50%,建立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为大宇高级城间客车与城市客车。预计最初年产量为1200辆,随后将逐步扩大。
在这份合资谅解备忘录签订的同时,一汽大连客车厂还与大连市政府、大连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大连市人民政府支持一汽大客项目暨搬迁改造的协议》(以下简称《改造协议》)。根据此份协议,一汽大连客车厂将从现在的临近开发区入口的地方迁往更靠近大连港的开发区深处。这一举动,也为一汽大连客车厂与韩国大宇的合资公司进一步完备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
大宇在华迷局
《谅解备忘录》的签订,标志着双方正式开始了合资联姻,但也给外界留下了极大的猜测和联想。众所周知,韩国大宇客车已经有了一个合资企业,即桂林大宇,此次与一汽大连客车厂的合资,韩国大宇在中国的企业布局形成了上有东北(一汽大客)下有西南(桂林大宇)的格局。
问题在于,如果这样的布局一旦成型,韩国大宇该如何协调这两家企业之间的关系?众多车型究竟如何在这两个企业之间分配?是两个企业同时生产相同的产品,还是一个企业专注于高档产品,另一个企业专注中低端产品?抑或是按照产品用途划分,一家企业专注于公路客车,另一家企业专注于旅游、公交客车?目前仍不得而知。从目前透露的消息看,一汽大连客车厂的产品范围将是“城间客车与城市客车”,即公路客车和公交车。然而,这两类车型并不是桂林大宇产品线的空白所在,相反,桂林大宇的公路客车在国内市场上还有相当的影响力。如果一汽大连客车厂也生产相同的产品,岂不是大宇自己在“左右互搏”——用自己的左手打自己的右手?
问题之二,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记者曾就一汽大连客车与韩国大宇合资的问题向桂林大宇进行核实,但作为大宇现有合作伙伴的桂林大宇在此前竟然毫不知情。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韩国大宇方面有意为之?这种“无意”的忽视以及产品线的重合,会不会招致桂林大宇合资方桂客集团的不满?
一汽大客意欲何为?
“一汽大连客车厂在东北地区的市场还是相当不错的。”一汽大连客车厂的吴喜满告诉记者。的确,一汽大连客车厂虽然年产量排名在国内并不靠前,但是,在东北的公路客车市场却还颇有影响。尤其是2006年,一汽大连客车的产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倍。
一汽集团不会不知道,合资客车企业在我国的日子都过得倍感艰辛,从沈飞日野到广州五十铃,从西沃到申沃,没有哪家合资客车企业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反倒是自主品牌的“一通三龙”业绩蒸蒸日上,出口咄咄逼人。一汽集团不会不知道,在客车领域里比韩国大宇实力更强的企业也“大有人在”。
明知大宇不是国际客车业的“一流高手”,也明知合资企业日子不好过,那么一汽大连客车选择韩国大宇合资到底图什么?
分析此次一汽大客和韩国大宇的合资,我们不难看出大连市政府的影子。且不说同时签订的《改造协议》,整个合资的过程都受到大连市的高度重视。2006年初,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就曾亲往韩国大宇客车株式会社进行考察访问,而大连市经委、开发区管委会等政府单位的努力更是加速促成了合资意向。
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汽客车或许就是意图借助当地政府的力量和优惠政策,以扩大产品影响力和销量。且如果合资产品适销对路,加之大连客车厂在东北地区更有地缘优势,倚靠东北市场,企业将极具发展潜力。同时,如今大宇“落难”(大宇客车被韩国永安集团收购),在合资问题上态度也不会像某些国际巨头一样桀骜不驯。而合资效果究竟如何,恐怕也只能等到合资产品上市的时候由市场来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