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商用车对汽车市场的销售贡献度开始落后于乘用车,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加上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一系列负面因素影响,商用车市场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由于载货、客运市场的客观需求和与乘用车在产品定义、市场定位及使用价值方面的巨大差异,商用车市场仍然具备发展壮大的空间,汽车市场商用车和乘用车并驾齐驱的“二元格局”不会改变。商用车仍然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驱动主力。
载货车市场向轻重两极分化
从历史来看,国内商用车的高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的高增长。去年“两会”提出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接下来的投资回落便带来了载货车市场增速的回落。尽管如此,仍有两个细分市场保持着较高的增量,那就是轻卡和重卡市场。
轻卡一直在载货车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轻卡车体小,运输灵活,在大量的短途零散货物运输中有明显优势;为了解决城市交通和污染问题,大中城市对中、重卡车的限制增加,推动了对高端轻卡的需求;乡镇公路的建设促进了轻卡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对农用车强制报废及对排放达标的要求,使低端轻卡的市场潜力得到释放。轻卡市场呈现出多元化需求,高、中、低档产品各行其道。根据福州车管所提供的数据,2006年上半年,福州地区的轻卡销售明显看涨,仅江淮一家,半年上牌量就达到了400多辆,接近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与轻卡市场遥相呼应的是理性回归的重卡市场。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提高,市场对较高配置、较高性能、较高价格的重卡的需求继续得到释放。尽管2005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燃油涨价、限载治超等因素的影响下,重卡市场出现了有史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但重卡市场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市场集中度依旧较高,需求稳定;安徽华菱、江淮格尔发、湖北三环等异军突起,给趋缓的重卡市场注入了新鲜空气;重卡经过实用型、舒适型的改进提升后,进入豪华型阶段,安全、环保、节能和高技术、低耗油、大吨位、大功率、适于专业化运输的高端重卡,成了带动重卡市场增长的主力。
客车市场不温不火中蕴藏商机
与载货车市场并驾齐驱的是同样持续增长的客车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受高速公路延伸、公交优先、宏观调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客车市场呈不温不火、平稳增长的态势。在福州,据上牌量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中大型客车的销量达到了400多辆。如此高的半年数据实属罕见,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榕城公交换装大行动。伴随着旅游市场升温、公交优先政策拉动和农村客运增长等利好因素,相信中大型客车市场还将继续升温。
随着大型客车的连年增长,部分优势企业开始以大型客车为主调整产品结构,这又为一些实力渐强的企业让出部分轻客市场空间。在福建地区,除华晨金杯外,厦门金龙、东南得利卡等本土品牌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轻型客车具有轻便灵活、价廉物美、使用成本低、投资回报快等优势,市场前景同样十分广阔。
各种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虽然商用车市场保持着渐进的发展势头,但是,各种起阻碍作用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国家对尾气排放标准的严格要求、货车上牌所受的种种限制、价格低廉又可载货的微面对轻卡的冲击等客观问题,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载货车市场的发展;而私人轿车的增加造成客源流失、飞机火车对公路客运的客源分流、公交及客运网络相对完善导致客车增量有限等现实状况,也决定了客车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另外,与乘用车丰富多彩的市场推广策略相比,商用车的营销手段略显单一,狭窄的利润空间或成制约商用车市场推广的最大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