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客车准入将激化行业竞争?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徐德军 发布日期: 2006年8月10日
分享按钮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改装类客车企业申请客车底盘生产资格的通知》,并同时出台了《客车整车企业生产条件要求及判定原则》(以下简称《要求》)。通知规定,对于符合《要求》的客车生产企业,即日起即可申请客车底盘生产资格,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审批。

    目前,对比国家发改委的客车公告中整车企业、改装车企业的分类方式,在客车行业的十大生产企业中,获得整车生产资格的共有四家,分别是宇通客车、苏州金龙、丹东黄海及扬州亚星,改装企业有六家,含金旅、金龙、少林、牡丹、中通、友谊客车等。

    《要求》降低将推动行业进步

    整体来看,《要求》最终稿相对来说比较宽松,降低了生产规模、生产条件、产品研发和专利技术方面的硬件门槛。

    以生产规模而论,按最初的意见稿要求年平均销售额达到10亿元,而在客车行业前十位的企业中,有将近一半的企业达不到这个要求,但部分企业在销售量上却非常之大,在市场上有足够的影响力,是客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的降低,既达到了客车准入规范市场的初衷,同时也鼓励了企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大型企业的发展。

    从修改范围来看,修改最大的是否决项部分,主要是降低了评价标准,提高了覆盖面。企业规模由销售额10亿元降低到年平均8亿元或年平均销售5000辆;一般否决项不符合数由3项增加到5项以上;删掉了对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的比例限制;删除了专利数量的限制。而这些细则在客车行业,即使是大型企业中也是普遍缺乏的。标准的降低,正是充分体现了市场实际,真正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大型企业实力将增强

    在客车行业,从销售量及销售额方面看,主要有两种情况,首先是少林、牡丹、友谊等生产中型客车的企业,销售量巨大,但是单车价格低,销售额相对较少;其次是安凯、青年、西沃等客车企业,以生产高档客车为主,尽管销售量比较少,但由于单车价格高,销售额突出。通过这次客车整车准入政策调整,客车行业主要的生产企业将进入整车范围,获得客车底盘的生产资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客车改装企业主要通过购买底盘进行改装及生产,必然受到底盘资源的制约,由于生产周期、物流周期的限制,使得改装企业的生产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而且难以控制,市场竞争力不强。获得底盘生产权后,客车企业可以很好地控制生产流程,通过合理组织底盘及车身配件,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供给效率。

    同时,客车改装企业还受到底盘厂家的服务限制,在服务质量、服务模式、服务层次上取决于底盘厂家的服务水平。获得底盘生产权后,客车企业能有效地将车身、底盘的服务合而为一,进行全面的车辆维修维护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服务竞争力。

    另外,客车企业通过底盘自制,能有效降低车辆价格,增强市场竞争力。客车行业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而产品的高度同质化进一步加剧了竞争态势,价格成为中低档客车的杀手锏,降低制造成本,就意味着赢得了市场机会,扩大了企业的生存空间。

    技术研发实力将提升

    国家的《客车准入》政策对企业的产品研发投入做了硬性规定:A类客车企业连续三年的每年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应不小于2.5%,而B类企业连续三年的每年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应不小于3%。也就是说,对于销售额达到8亿元的A类企业,年平均投入研发费用不少于1600万元,而上50亿元的客车企业研发费用将达到1亿元。

    强化客车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不仅有利于客车企业自身实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推动行业竞争规范与和谐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重点扶持大型汽车企业,推动企业的发展。而客车行业发展却不平衡,部分企业掌握着底盘生产权却由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而不能有效利用,相反,部分大型客车企业却由于无底盘生产权而无法更大限度地提高竞争力,无法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要求》规定了对客车研发的投入力度,这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规避行业同质化竞争情况下导致的行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行业技术停滞不前的现象,从而推动客车行业研发能力的提升。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推动中小型客车企业出局,同时,通过研发投入,提高客车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保障行业的稳步发展。

    底盘生产权将成竞争优势

    企业取得底盘生产权后,其竞争优势短期内并不能迅速得到提升,而是底盘技术、工艺、服务渠道、服务体系、配件供应、采购体系及管理体系等一系列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

    技术、工艺是客车底盘最为关键的环节。对客车性能而言,底盘性能是影响最大的部分,充分掌握底盘技术及工艺,是改装类客车企业必须面对的主要难题。很多改装企业早就成立了专业的底盘事业部或技术中心,专门针对底盘技术进行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试验或试制,都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或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前十位客车企业中,部分改装企业已经完全有实力进行底盘产品的开发与使用,但是,相当部分企业的底盘技术尚不足以支撑企业多系列客车产品的需要,即使在取得客车底盘生产权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会采用部分外购底盘进行客车生产。

    服务渠道和服务体系是服务的保障及延伸,包括服务站点与场所、维修服务设备、人员配置、配件库存、服务模式、服务范围等。改装企业在使用底盘厂底盘时,可以利用底盘厂家的服务资源,而使用自制底盘后,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服务站点与场所、配置服务设备、配备服务人员、建立服务体系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规模,很难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平,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改进及协调,并且在初期由于服务网络、渠道、人员、配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服务质量相对比较差。因此,改装类客车企业在取得底盘生产资格后,要在短期之内提高其服务质量是比较困难的。

    加强底盘生产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是客车企业发展自制底盘的有力保障,包括质量的管理、流程的管理等。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满足客户的基本质量期望,获得客户的认可,优越的产品性能,则更是获得忠诚客户的基础。而流程管理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预留更多的企业利润空间。

    行业竞争将加剧

    政策的推出,必然影响行业的发展,如2004年提出公交优先的概念,到现在公交客车市场全面开花,黄海客车、宇通客车从中受益匪浅。而目前改装类客车企业一旦获得底盘生产资格,不仅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将进一步加大客车行业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在大品牌与小品牌之间进行,而且大品牌之间也将会进一步激化。由于自制底盘降低了产品成本,将会使得行业价格竞争的因素逐步减弱,而系统化、多层次、全方位、品牌化的竞争模式将会进一步加剧。

    整车准入,激化了客车行业的竞争,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将会更加明显。而在第一梯队客车企业里,更是将竞争态势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获得底盘生产资格只是一个有利的因素,但是真正能够推动企业进步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及企业的决策导向,还有在这些因素基础上的企业执行能力。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