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五月,热的不仅仅只有天气,公交市场也有了一丝“初夏”迹象。目前,北京、杭州等城市已开通了“BRT”公交线路,“BRT”系统的发展也活跃了我国的公交客车市场。前不久黄海与德国MAN公司合作,引进“BRT”技术;杭州公交总公司与青年汽车集团签订了专门用于快速公交通道的公交客车的批量订单。
众所周知,快速公交享有专用路权,全面体现了“公交优先”,比起普通的公交客车,具有大容量、快速等优点;比起轨道交通又具有高效、成本低等特点,是一种成熟的公交系统。
目前,世界上应用BRT系统最成功的典范要数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我国就是对其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进行反复研究后,首次应用到了北京的公共交通规划中。
库里蒂巴市是巴西东南部巴拉那州的首府,人口159万,市区面积432平方公里,市区交通工具总数65.5万辆。库里蒂巴市平均每3~4人拥有一辆小汽车,是巴西小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城市。与国内城市相比,库里蒂巴在市区面积和机动车保有量方面相当于我国的特大城市(与成都市大体相当),而人口数只相当于我国的中等城市,其土地利用率很低。此外巴西人对于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的排斥,也为巴西公交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机会。巴西库里蒂巴市将发展轨道交通的费用全部用在了发展快速公交系统上,不仅利用地面常规公交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也使人们从建设快速轨道交通高昂代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巴西库里蒂巴市快速公交系统无疑是成功的,但针对国内城市交通学界一片赞许之声,各地政府“BRT”系统应用呼声的逐渐升高,有专家指出还应冷静对待。不可否认,“BRT”同以往公交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优势,是成熟的公交系统。但是在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准备将“BRT”上马后,专家认为各个城市在应用之前还应考虑周全,不要一味地只是将其作为政绩工程,而应是真正将其考虑为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办法,不能一味只是效仿成功经验,而不根据城市环境出发,结果造成了“东施效颦”的闹剧。因此笔者提倡,“BRT”发展的脚步是要继续走下去的,但是要考虑发展的环境,放慢发展的脚步。
对于记者提出的目前“BRT”势头是否有些过热的疑问,被采访的行业人士给予了肯定的答案。一位专家指出,并非每个城市都适合发展“BRT”系统,目前“BRT”系统的大热并非理性化。他认为,开通“BRT”的城市需具备以下特点,拥有人口数量超过400万以上,开通“BRT”的区域需具备地域相对宽阔、地铁不够发达等特点,这样才能发挥“BRT”所具有的大容量、快速等优势。另一位专家也指出,“BRT”系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世界公认的BRT系统要具备以下7项基本特征:专有路权、现代化的公交车辆、低水平登车、车外售票、交叉路口优先、乘客信息和车队管理系统。如果只是引用了“BRT”车辆而无法使其享受到专用路权等应该享受到的权利,也无法发挥其快速的优势;并且“BRT”车辆由于具有大容量、低地板、快速等特点,在技术上比传统的公交客车要提高很多,因此如果光注重车辆的质量水平而不注意道路水平,靠政府支持的昂贵的“BRT”车辆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专家建议,目前,国内准备开发“BRT”的城市还应仔细斟酌,保证这个经济高效的交通系统够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