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打造新能源客车产业链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 2006年3月30日
分享按钮
    以系列化实现规模化
  
  “做应用技术,不是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拿块金牌就算赢了,产品卖出去才算数。”欧阳明高说,技术跨越不等于产业跨越,实现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市场是唯一的“试金石”。
  
  为此,清华大学在发展创新团队的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工程中心和产业化基地,紧锣密鼓地为产业化做好前期准备。
  
  2004年,成立了北京清能华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清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的产业化载体;2005年,清能华通公司与株洲时代集团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合资建立了北京时代华通电动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电动车动力系统的研发、生产与经营;2005年,清能华通公司还入股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国家工程中心,开始介入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业务。
  
  “汽车能源动力技术的变革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由于一系列技术尚待突破,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欧阳明高预计,“十一五”末期,以混合动力和混合燃料为主体的新型能源动力系统车辆将会出现产业高潮。此后,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将进入成熟期,到2015年左右达到规模商业化水平。
  
  欧阳明高说,按照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思路,他们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与清华在科技部“九五”攻关和“十五”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在柴油机电控和天然气发动机取得的技术成果进行了系统整合,形成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平台技术。
  
  目前,项目团队正在开发以燃料电池混合动力为龙头,包括柴油混合动力、天然气混合动力、氢内燃机混合动力在内的系列化新能源电动城市客车产品技术,通过系列化实现规模化,从而带动高端产品———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商业化。
  
  据悉,近日装备时代华通公司混合动力系统的安凯大客车参加了“2006北京城市车辆春季展示会”,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久,这些城市客车即将上路运营。2006年,将向国内主流客车厂提供20套左右混合动力公交车驱动系统。
  
  加快健全产业体系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排放洁净化将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
  
  谈及未来汽车的发展,欧阳明高认为,氢气是一种原料来源广泛、尾气排放为零的环保燃料,是车用能源战略转型的战略目标之一。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量转换装置,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全球所看好。
  
  “未来20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面对这一技术变革要抓住时机,沿着中国特色之路逐步走向世界前沿。”在欧阳明高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份材料中规划的时间表:2006年推出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和大客车产品;2008年将推出气—电混合动力系统和大客车产品;2010年左右将推出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和大客车产品。
  
  欧阳明高说,未来五年清华大学将着力培育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为核心业务的高科技公司,与各整车企业联合开发,推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产品,为使我国走在全世界新能源城市客车商业化的前列而努力。
  
  做产业化的“导演”
  
  “研究型大学更多的是做产业化‘导演’,而不是‘演员’。”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欧阳明高对此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说,发挥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直接面向市场的产品开发,要以企业投入为主。当前,面向市场的系统集成相对容易出成果,但共性关键核心技术严重滞后,这往往是企业没有能力也不太愿意做的事情,而这恰恰是学校最擅长的方面。研究型大学有良好的公共平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而且可以扩散出去服务整个产业和社会。
  
  “作为研究型大学,要瞄准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上有超前意识,走在前头。但是一旦形成产业大潮,就要激流勇退,把研究目光转向更新的技术。”欧阳明高说。大学要致力于做新兴产业的领跑者、培育者,把一批公司推向一线,培养成产业化的“主角”。越是前沿性、革命性技术,产业化难度就越大。氢能燃料电池技术作为面向未来的前沿科技,欧阳明高和他的团队正不懈地致力于新技术的突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