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当李书福宣布将在北美以1万美元的价格进入市场时,有人问在场的一家美国汽车公司的副总:对这个价格你如何看?
他耸耸肩:“太可怕了!以这样的价格进来,美国生产的轿车就卖不出去了。”
一位业内人士就此评价说,这表明中国的汽车的确具有价格上的竞争力。
出口量增加
今年1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宣布,2005年中国汽车销售量比2004年增长了约13%,达到592万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同时,想在中国这个成长中的大市场上分一杯羹的外资汽车企业今后的攻势还将更加凶猛,但新企业的加入和老企业的增产必将使中国市场上的汽车价格战进一步升级。而利润空间小的小排量汽车热销,让各大公司的收益大幅缩水。120多家汽车制造企业都将面临生死攸关的“鏖战”。
出口,也许是一条潜在的消化产能和拓展市场的道路。
业内存在这样一种说法:中国汽车出口近两年呈“井喷”状态。2005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汽车进口量,分别为17.28万辆和16.19万辆。
当年,中国汽车行业首次出现了整车出口大于进口的情况——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出口172639辆,比进口整车多出1万余辆。
今年以来,汽车出口热持续升温。据海关统计,一季度中国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出口62628辆,出口金额6469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04.5%。其中轿车出口16813辆,金额11676万美元,数量同比增长458%,金额增长302%。
据了解,截止到5月中旬,仅长城一家就已出口1万辆。“长城今年的出口目标是3万至4万辆,将比去年翻一倍。”长城汽车宣传部商玉贵介绍,长城汽车出口车型涵盖了哈弗、赛铃系列在内的全部车型,皮卡数量居多,而去年全年的出口量为18000多辆。
除长城汽车外,宇通客车、奇瑞、吉利、江淮、哈飞、华普、夏利等国产车都在出口方面有所增长。
“我们提出来,2008年海外销售额要占到客车销售额的30%,也就是36亿元,这只是一个量化的目标。”宇通客车的出口战略规划到了2008年,宇通海外市场总监李沁如是说。
当然,中国汽车和纺织品出口规模差距很大。中国汽车要想冲击国际市场还早得很。事实上,去年中国汽车产量约为500万辆,出口仅占总产量的3.5%;而日本汽车年产700万辆,出口500万辆左右,达70%,韩国更是达到75%。
价格在走低
中国近几年虽然汽车出口数量激增,但出口单价一直处于下降通道。去年商务部公布的2005年上半年出口数据显示:上半年出口轿车的平均单价仅为7238.5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4%。而到今年一季度,出口轿车和越野车折合单车售价仅分别为6900美元和1.01万美元。
在中东、俄罗斯等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中国汽车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已经出现。“先驱已经变先烈了。”据一位长期从事中俄汽车贸易的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大量的国内品牌涌入俄罗斯市场,并频繁祭出低价策略,致使一些较早出口到俄市场的品牌不得不于近期选择了退出。刚开始中国皮卡单价是1.8万美元,后来者才卖1.3万美元。已经没有任何利润空间了。
不过,虽然近几年业内人士和媒体一再提出国内汽车低价竞争的问题,但大大小小的中国汽车出口企业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自己绝对不存在低价出口,而且国内汽车业也没有低价出口的现象。
“哈飞目前的出口价格要高于国内销售价格,因此绝对没有低价出口的嫌疑。而据我们的观察,其他竞争对手中也几乎没有低价出口这种现象。”哈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抗洪斩钉截铁地说。
中通客车副总经理时洪功则从另一个方面,来诠释中通的国际市场战略:“由于担忧被卷入那种仅依靠成本优势的竞争中,因此我们采取了走中高段市场的路线。”
“有些地区的利润比国内还高,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低价出口。”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金弋波这样说。
据介绍,与出口地的汽车价格相比,中国的汽车价格并不低,有的也只是比欧美的产品低。目前,在一些地区,中国汽车产品基本是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产品竞争。但由于中国的生产成本较低,出口产品质量又不很差,所以在价格上极有竞争力。
宇通公司称,由于成本的关系,在一些地区,他们与巴西和欧洲生产的客车大约有30%的差价。
显然,对一些企业来说,这样大的差价,就形成了比较高的毛利率。好几位老总表示,他们的产品在国外都卖得比国内贵得多,有的甚至比其他国家的产品还高。
据了解,中国汽车目前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中东、南美、东南亚、非洲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暂无倾销忧
吉利公司的吉利轿车已经以1万美元的价格进入南非市场。南非的不少消费者为这个价格心动不已。
在国外企业都虎视眈眈盯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时候,以这么低的价格到国外销售,会不会面临被反倾销的危险?对此,吉利控股总裁助理、公关部部长刘建全坦然地表示不会。
今年5月,商务部发布《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修订草案)后,中国几家较大的汽车出口企业都持同样的观点,即中国汽车没有低价出口,短期内也不会遭遇来自国外的倾销指控。
一方面中国汽车的主要市场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这些进口中国汽车的国家在反倾销方面的意识和主动性都不强。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出口时的定价很有讲究。如江铃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叶明信称江铃出口产品的价格不比国内其他厂家低,甚至比欧洲和韩国的汽车价格还高。
而宇通集团海外市场销售总监李沁披露,以前他们的出口产品都是按“成本加成”即“费用加毛利率”的方法定价。后来,他们经过摸索,发现用客户心理价格加市场价格的方法定价更科学。
“中国客车的造型好,耐用。即使我们的价格比当地产品还高,有的客户还是想方设法地找到我们。”李沁说。
看来,中国汽车企业已经意识到不可只依靠价格方面的优势来开拓海外市场,更重要的是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这些才能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优势所在。
专家普遍的看法是,中国汽车出口与纺织品出口不具可比性,也不会像纺织品那样遭遇反倾销调查,起码在一段时间内不会。
中国的汽车出口战略将是我国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主要的前提条件。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规模将达到100万辆,更有业内人士乐观预计,汽车出口将超过这一数字。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汽车出口,没有出现低于成本价格的现象,国家也没有给予任何出口补贴。
但人无近忧,必有远虑。目前国内汽车企业都在积极希望向欧美发达国家实现出口,如长城汽车为加快进入欧美市场,在今年3月底,长城哈弗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自行进行了两次碰撞,长城方面认为,哈弗已经达到世界顶级安全标准EuroNCAP标准四星级。
同时,其他自主汽车品牌也纷纷加快了进入欧美市场的步伐。今年1月,吉利参展北美车展,而奇瑞汽车也计划在2007年末和企业家Mal-colm Bricklin合作向美国出口汽车。
长城汽车的碰撞、奇瑞的合作计划等等,都已遭到了强烈的回应,美国通用阻止奇瑞在美国登陆,陆风汽车在欧洲遭遇碰撞门事件,这表明欧美汽车厂商并不欢迎来自中国的汽车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一旦中国汽车开始大规模向欧美国家出口,将遭遇广泛的反倾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