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从金杯轻卡出口看汽车产品出口的是与非
文章来源: 搜狐汽车 凌然 发布日期: 2005年4月14日
分享按钮

  4月12日,金杯汽车第一批轻卡开始出口到欧亚市场,预示着我国汽车出口已从过去的“点”转向了“面”的发展。自然是可喜可贺的。它既代表了新形式下汽车出口的进取走势,同时也全面拉动了向海外拓展的汽车竞争的整体思路。

  此次成规模的向欧亚众多国家同时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汽车的中国制造的国际认同性。尽管有些企业在探索进入国际市场之初,也进行了一定量的出口尝试,但由于规模性与层面的局限,也给我们留下了拿什么去比拼国际市场的问题!金杯汽车此次的规模性出口,已经向业内发出了一个强劲的信号,那就是怎样用适合企业的战略需要面对国际市场。其用轻卡率先打开局面,既有效的避开了轿车这国际列强固有的强势,同时也为广开市场门路,打下了相应的基础。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之法!

  看一看,历来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跨国企业的发展轨迹,几乎都清一色的是寻求优势卖点来推广自己品牌的。其卖点最为突出的,当属欧系车的工艺技术与日系车的经济性。这些带有典型特征性的制造模式,行之有效的抓住了国际消费市场。这么多年来,汽车的造型、样式无论怎样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市场印象,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我们的企业怎样寻找属于自己优势的卖点呢?应该说,几年前许多民营汽车企业异军突起,应验了搞汽车成功无大小之说。同时也不无说服力的证明了,只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运作、切入得当,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其日子不一定比大企业难过!探究其成功的原因,就是它们很恰当的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而最先敲开国际市场大门的,也恰恰是这些更能机动运用营销战略的民营汽车。

  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把产品走出国门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这种魄力与急于发展的心态,固然可以理解。但要参与国际化竞争,必须有足够的工艺技术和经营战略准备才行。要赢得国际市场,不是以我们怎样呼声之高、手笔之大为转移的!这要靠在技术被公认的前提下,怎样运用应销战略战术的问题。毕竟成熟的市场与成熟的消费观念,一切都要依靠标准。它包括公认的技术标准,合理的价格标准以及适合社会发展的功能化标准等等。

  记得一位合资公司的老总,曾乐观的提出,自己企业的未来发展,是要大幅度的面对出口…但事实上,这家公司现在在国内所定的汽车售价,要高于北美市场同一车型的两倍还要多。试想,这种情况下,他拿什么去寻求国际市场的卖点呢?如果我们不努力扎实做强属于我们自己的基础,愿望与现实的距离,也只会越拉越大!

  人们总愿意去讨论借鉴国外模式的问题,其实,真正意义上应该借鉴的,就是如何走人家去除弯路后的捷径。如果我们也把韩国汽车早期出口美国市场的弯路也借鉴照搬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仅仅是多走弯路的问题,市场更再不会给我们整体补救的时间了。

  如果从竞争的意义上讲,企业的做强要重于做大。做强的优势在于硬性标准上的技术、工艺和创新性;更在于软性标准上符合自己特点的营销战略和独到的推广技巧。

  金杯轻卡的启示告诉我们,在国外汽车相对整体强势的现状面前,该怎样知己知彼的应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不断修炼技术内功的同时,看准国际同行面对市场相应的薄弱环节出击,才能更好的立足。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