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客运跨入“拼车”时代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编辑部 发布日期: 2015年6月15日
分享按钮

  近年来,移动互联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滴滴、快滴等打车软件借助移动互联平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出行观念。当然,同样深受其益的还包括后来居上的诸多拼车软件。与打车出行不同,拼车凭借共享运载余力的特点,在实现“一对一”接送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出行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从而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加入,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

  就在拼车市场惨烈“肉搏”的同时,不少移动互联企业将目光聚焦在了越发“臃肿”的公共交通出行上,嗒嗒巴士、接我、小猪巴士等“多人拼车”软件孕育而出,为众多“两点一线”的上班族提供了便利的出行选择。

  拼车市场迅速升温

  “这种出行方式解决了我一直以来上下班挤公交的问题,很是贴心。”

  “不错,以后再也不想坐地铁了!“

  “真的很方便,绿色环保而且省钱,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选择巴士拼车出行,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相关APP推出。”

  …………

  记者发现,在相关APP的评价栏以及各大论坛、贴吧中,很多人对这种新兴的出行方式给予了肯定,也有不少人在了解相关内容后,表示愿意尝试。

  “巴士拼车”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欢迎并好评不断?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便捷、便宜和定制化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

  “‘巴士拼车’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是因为它能够通过自身平台,实现运输车辆与多个用车需求的有效对接,行之有效地解决多个用户出行的定制化与便利性,且价格‘公道’。”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王健表示:“我在4、5年前就一直关注公共交通服务的改革问题,并提出了“智慧巴士”理念,希望将城市公交的车辆、车站与乘客和管理相连接,以‘需求响应交通’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定制化的公共出行方案。而‘巴士拼车’恰恰符合我所提出的一些理念和观点,是未来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我很看好。”

  “一人一座,一站直达”。在很多人看来,‘巴士拼车’与近两年非常流行的定制公交颇为相似,但记者发现,虽然同为“定制化”出行方案,但二者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众所周知,定制公交虽然帮助广大上班族实现了准点发车、一人一座、一站直达的舒适乘车体验,但较高的出行费用,以及按月预定的模式仍为人所诟病,各地定制公交车辆上出现的大量空座位已说明问题。与定制公交以“售票”为主的盈利模式不同,“巴士拼车”的盈利并不以乘客付费为主,且突破了按月预定的限制,允许按天付费。

  嗒嗒巴士CEO周瑞金曾对媒体坦言,乘客付费并不是他们盈利的来源,未来会考虑介入广告、电商等方式,当平台用户量做大以后,增值服务将成为商业模式更具想象力的地方。

  接我创始人刘辉也表示,在盈利模式上,接我计划通过车内广告和提供增值服务(如早餐、饮料等)获得收益。

  由此可见,‘巴士拼车’将凭借更为平易近人的出行成本以及自由化的定制时间受到市场的青睐。

  线上、线下期待双赢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在运营的大巴约200余万辆,而上座率仅为70%左右,一些特定班次的运营效率甚至更低,这说明运营车辆与用车需求并未有效匹配,这种不匹配造成了大量的公共资源浪费。

  针对现阶段,我国客运行业运营弊端,‘巴士拼车’服务除借助移动互联平台,帮助用户实现低成本、自由化的定制出行方案外,另一目标,则是助力线下的传统客运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实现业务增长。

  记者了解到,受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各客运企业正在积极寻求运营模式上的转变,借助移动互联平台重新整合资源,实现双赢。

  “如今的客运市场与以前已大不一样,车辆上座率低,线路难以实现盈利甚至被迫取消,资源被闲置等情况一直困扰着我们,当然,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的多数客运企业都有所体现。”某客运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果能够与移动互联企业开展合作,借助线上平台合理优化资源,提高运营效率,我想一定有助于我们客运企业的发展。”

  青年客车集团市场部经理胡峰飞也告诉记者,他在与用户交谈中了解到,客运企业十分看好‘巴士拼车’平台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尽管多数客运企业看好线下运营与线上预约的合作模式,但仍有一些客运企业认为,拼车软件并没有设置线路的相关资质,其运营模式涉嫌违规,“擦边球”的尺度难以掌握。

  既然客运企业看好线上平台,又担心“叫停”风险,那么企业是否会自行推出线上服务功能呢?

  对此,王建表示,线上服务与线下运营相结合是未来客运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现阶段,客运企业与移动互联企业都不具备完整的线上、线下资源,也没有精力去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只能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整车企业静观其变

  就在各客运企业纷纷表示希望借助线上平台谋求运营方式转变的同时,整车企业是否也在磨刀霍霍?如为定制公交推出专属车型那样,为“巴士拼车”推出相应车型呢?

  胡峰飞表示:“目前,“巴士拼车“市场刚刚起步,移动互联企业与客运企业还都处于市场摸索阶段,对车辆的属性要求还不是很高,因此,作为整车企业并不急于向市场推出专属产品。”

  与青年客车持同样观点的整车企业不再少数,其中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部长李笃生也表示,现阶段,企业并没有接到用户的相关订单,因此并不会针对拼车市场推出专属产品。即便用户提出相应定制要求,企业此前生产的系列定制车型也足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记者了解到,由于“巴士拼车”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盈利性增值服务并未完善,因此,现阶段的运营车辆只是满足用户的基本出行,至于其他定制需求,会根据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增加。

  “未来,当拼车市场逐渐成熟之后,用户会按照自身需求提出相应的制定服务,届时,我们也会根据市场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产品。市场有需要,我们自然会跟进。”胡峰飞对记者说。

(值班编辑:)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