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以往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指明了方向。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督促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大,中国的汽车行业也进入到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决定中国汽车业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发展是时代缩影的表现。北汽集团一直是汽车行业中快速发展的代表,其成功是战略精准调整的必然结果。2014年,在国内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连续数月下降的形势下,北汽自主品牌汽车反而实现了 “逆生长”,这主要得益于北汽集团整个产业链不断转型升级的结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正在不断推向纵深。汽车业不再是传统制造业,还是一种IT和互联网的产业,整个产业链条都有了创新的可能。中国车企要对汽车产业进行重新思考,要用科技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去定义汽车。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一直坚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他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发展,就应该紧扣时代的脉络,在国家的发展主线中寻找汽车行业由大到强的路径。在徐和谊眼中传统汽车业未来亦必须走智能化路线,运用新技术,“不转型升级,便没有出路”。北汽也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阶段。
北汽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从一个传统制造业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即将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智能提高阶段。实现转型,不仅是北汽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础,也标志着北汽集团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了重大转变。
作为国内领先的大型汽车企业,北汽已经开始从研发制造、商业模式、品牌运营等各个方面,为企业植入智能化基因,进行深层次、大范围的全面变革。
首先,北汽将努力提升现有制造体系的智能化水平,更多采用智能化设备,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深度和广度,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高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据了解目前北汽生产基地均采用高智能包括国际领先水平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项目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采用全工序自动化率100%的冲压线,车身实现100%零级总成焊接自动化率,模块化装配,分段自动生产,比肩国际一流工厂的标准。与此同时,北汽通过收购萨博整车发动机技术,以及与戴姆勒、SK、西门子等公司合作,掌握了国际领先的汽车制造技术;通过与意大利阿古斯塔维斯特兰和新西兰太平洋航空航天公司的合作,涉足通用航空;通过提升现有的制造体系的智能化水平,积极发展“智能制造”。
在此基础上,北汽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目前北汽集团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产业布局,并且陆续在海外建厂。北汽还将发挥近年来投入巨资建设的BOM、ERP等信息管理系统优势,推进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 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把北汽集团的全国制造与全球制造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未来汽车越来越多应用智能化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包括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车联网等。此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建议,“让汽车主导IT技术的应用,通过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汽车与外部世界的信息沟通,使汽车成为一台能够上网的移动电脑。”落实到实际中北汽集团已抢占先机,与互联领域的创新型代表乐视达成合作,为北汽提供互联网智能汽车智能系统、EUI操作系统、车联网系统,北汽贡献乘用车的整车、研发能力,两者共同打造智能汽车生态系统。智能化的产品研发将使北汽的产品更有市场针对性,更符合用户偏好,更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在智能化推广方面北汽先后与京东集团和现代汽车旗下的IT技术平台AOTUEVER签约合作,成为北汽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发新业务的开始。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福田公司也牵头成立了“北京汽车物联网产业联盟”,联合优势龙头企业,共同建立中国最大的商用车物联网平台。目前,北汽福田的金融服务车辆管理系统和物流车辆管理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同时,北汽通过与富士康合作,成立了电动车租赁公司,开创了国内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一系列举措使北汽集团终端销售与时俱进,销售效果放大化。未来,更多强强联合的模式将帮助北汽积聚更多外部资源,汽车产业也将诞生一种全新的价值创造模式。
当下,智能化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传统行业进行颠覆,任何一个传统企业都有被抛弃的风险。改革千头万绪,改革知易行则难。而北汽创新发展敢为先,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不断努力,致力于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北汽集团发展转型升级的成功将给更多中国企业在创新道路中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