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中国交通报专栏 >> 新闻正文
新能源汽车从“上马”到“上路”
文章来源: 中国交通报 闫新亮 发布日期: 2014年3月26日
分享按钮

  3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推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已对今年节能减排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加强政策引导,更多引入和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加大对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的治理,努力改善重点地区雾霾状况;建立和实施能效“领跑者”等制度,增强全社会特别是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政策的支持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成长提供广阔空间,再次激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热情,其中既包含宇通客车、金龙客车、福田客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老兵,也有广汽日野(沈阳)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科凌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新军。

  交通运输业调整能源结构,走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乃大势所趋。北京公交集团、天津公交集团、上海巴士集团等公交运输企业纷纷将新能源汽车作为车辆更新换代的首选。

  万辆新能源大单花落谁家?

  据记者动态跟踪的80多家公交企业机务负责人反馈,批量采购或更新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不在少数。北京公交集团明确表示,未来三年将在现基础上加大新能源汽车更新力度。在车辆类型上,将大规模采购增程式纯电动公交车和双源无轨电车,预计增程式纯电动公交1300辆,双源无轨电车预计2605辆,纯电动490辆(目前,北京市共有新能源公交1642辆。其中,纯电动公交190辆,140辆采取换电模式,50辆采取直充模式,混合动力公交的数量为860辆)。

  天津公交集团今年将再增600辆纯电动公交车,到2015年底增加2000辆纯电动公交车,应用范围扩大到公交车、邮政快递车、出租车、环卫车等八大领域,推广应用1.2万辆新能源汽车。

  上海巴士集团2014年计划更新数千辆公交车,其中混合动力公交车、纯电动公交车所占比例将达到60%以上,计划到2015年推广应用1.3万辆新能源汽车。

  无独有偶,深圳市政府也明确表态,在未来两年推广3.5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5000辆公交大巴、3000辆出租车、1500辆一般公务车、10000辆环卫物流等专用车以及1.6万辆私家车。除此之外,广州2015年底前更新1.1万辆新能源公交车;南京市今年将更新2530辆新能源公交车;武汉市公交集团2014年将投资4.5亿元,用于300辆新能源车的更新;河北省今年年底前,计划采购纯电动公交389辆,混合动力公交735辆。2015年前采购434辆纯电动公交,1863辆混合动力公交车;郑州公交集团计划2014年新增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850辆、换电式纯电动公交车250辆。

  除了庞大的市场潜力外,丰厚的利润空间也值得期待,据记者多方调研得知,相对于客车行业平均2.5%的净利润率,新能源客车单车价格80万元至100万元的市场售价,其利润空间更大。

  技术路线 市场选择

  近期,美国特斯拉电动车的发展引人关注,也引发行业对新能源技术路线的探讨。尤其是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鱼目混珠,急需甄别的时代,新能源汽车发展采取何种路线依然是市场说了算。

  以美国特斯拉为例,在发展战略上采取的三步走战略颇有成效,即先生产面向小众的高端产品,再以中端中等价位,使更多的顾客可以接受,最后生产大众化的产品。在2013年新能源客车推广拔得头筹的宇通客车,凭借在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上的多元发力,赢得了3898辆的骄人业绩。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助力打造绿色清洁城市。公交企业及客车生产企业再“上路”,纷纷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风格各异的发展之路。

  3月21日,侨兴集团、东营市科岭动力有限公司与广汽日野(沈阳)汽车有限公司在沈阳市共同举办以“绿色公交、阳光城市、圆梦中国”为主题的增程式纯电驱动城市客车产品技术发布会,再次引爆技术路线的大讨论。

  北京科凌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863《增程式纯电动轿车研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课题组组长杜炬表示:“最新一代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其节能减排效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2米城市公交客车的节油率(或节气率)达到了50%以上。不仅能克服纯电动车续航里程有限,容易出现电池过放电、过热、失液、漏电甚至起火、爆炸等问题,而且能克服新能源客车价格昂贵、依赖充电站等市场推广障碍。”

  随着财政部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的实施,众多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及生产企业开始新能源产业链的技术争夺。常规混合动力技术因补贴的终止而止步不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纷纷将发展方向放在了插电式、增程式及双源无轨。

  北京公交集团技术部部长马慧新表示,为贯彻落实《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公交集团制定了《公交集团公司2013—2017车辆发展行动计划》,在不断优化线网结构的同时,加快单一燃油车辆向电驱动、清洁燃料车辆的转换,优先发展技术成熟的双源电动公交车。

  据了解,双源无轨电动车具有零排放、无污染、低噪声的特点,续航能力强,正常情况下可脱离线网行驶8—10公里。更重要的是无轨电车在搭线运行时,可以通过线网对车载锂电池进行充电,免去了建设专门充电站所必需的土地、设备等资源耗费,比纯电动车更有发展前途。

  □链接

    新型城镇化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

  回顾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难发现,每次城镇化都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空气、水质、土壤的严重污染等。而在我国,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大城市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更是正在兴起中的城镇化建设中需要避免的问题。

  据统计,2013年年末,城镇化率为53.73%,全面的汽车社会已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相应的社会体系配套建设并不完善,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环保压力、能源紧张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新的课题。

  新政频出 节能与新能源公交受重视

  正由于城市公交在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占据如此重要地位,从国家到地方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先是2009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启动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让我国新能源公交客车的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的颁布,加快新能源公交客车节能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示范推广;随后,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2013年至2015年继续依托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并明显加强对公共客车领域的引导;《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名单》正式出炉,更是为我国新能源公共交通推广按下了快进键。

  2013年开始的全民治霾行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城市公交的转型升级。为抗击雾霾袭击,国务院9月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助推新一轮新能源公交的换车潮的兴起;今年2月12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完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加大力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和“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核心技术攻关和相关产业发展”等解决措施,更加坚定了我国以新能源公交为先锋队的抗霾决心。当前,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发展城市公交的趋势和主流。

  新型城镇化面临新课题 节能减排效果是关键

  事实上,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几年的发展是卓有成效的,而且正在国家的重视和推动下逐渐走向成熟和市场化,尤其是公共交通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化基础。在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的当下,如何总结经验、选择推广高品质的新能源公交车辆将是下一个课题。这里,是否具备前瞻性眼光和务实性态度、从应用规模到公交车辆品质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秉承“先行”理念全面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尤其重要。

  笔者采访资深业内人士了解到,经过“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当前我国节能与新能源公交客车的技术和产品已走向成熟,出现了一些广受市场认可的产品和技术。如国内客车业领军企业宇通客车在不久前推出“睿控技术”,便代表着我国当前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前沿的节能减排技术。搭载这一技术的宇通新能源公交,可有效实现节能30%以上、PM值排放降低90%以上的“三九效应”。

  □专家点评

  国家发改委汽车专家组组长张书林: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战略

  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放在了重要位置上。今年以来,国务院各部委都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明确提出发挥价格、税收和补贴等作用,发展新能源汽车。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提出四个不变: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变,纯电驱动战略导向不变,政府扶持政策不变,新能源发展规划目标不变,为发展新能源汽车重新建立了信心。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50万辆,2020年为100万辆。然而,据统计,到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只有7.2万辆,其中客车不到5000辆。这要求今明两年每年新增1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才能达到国家第二阶段目标。发展新能源任务重,但机会也多了。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采取了直接给企业补贴的办法,并对示范城市采取季度考核不合格者淘汰的机制。发展战略坚定不移,现实发展不足,注定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巨大的商机。无疑,抓住这个商机,企业将赢得未来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增程式技术路线值得关注

  如果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那么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就是运动员。2000年以前,这些马拉松运动员都在锻炼身体,在锻炼自己的长跑技术。2000年以后,发令枪才真正打响,新能源汽车进入冲刺阶段。当然目前又加入了像特斯拉在内的新势力,这些运动员身上所具备的长跑技术是什么?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插电式、燃料电池、空气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以及许多其他的技术路线。这些运动员、这些企业们谁会最终胜出呢?哪种技术路线更优?结论还要交给市场,但就我个人而言,增程式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路线。

  事实上,除了上述技术以外,增程式还有两个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优势是它无需庞杂的社会资源来支撑,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插电式都需要固定的充电桩和智能电网支撑,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售后服务和安全保障。增程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社会资源的广泛投入;另一个优势,它不需改变公交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驾驶员对充电、加油的心理忍耐时间是5—10分钟,而当前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最快充电也要40分钟。为此我认为增程式是一种不改变驾驶模式、消费模式的“贴地气”模式,当然是要在价格有可比性的前提下。

(值班编辑:)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