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中国交通报专栏 >> 新闻正文
客车空气净化器应用样本——重走贵阳遵义线调研纪实
文章来源: 中国交通报 刘永涛 发布日期: 2013年8月1日
分享按钮

  跑贵(阳)遵(义)线的司机们对客车空气净化器赞不绝口。
 
 
  按键轻轻一按,就可开启使用。
 
 
  车内空气质量与驾乘人员的健康息息相关,也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2010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最新版“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2010)标准明确要求,大型及特大型高二、高三级客车,卧铺客车应安装具有杀菌、消除有害气体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其通风量应不小于人均10立方米/小时。

  时值酷暑,高温肆虐之下,烈日暴晒、长时间紧闭车窗、开空调降温等因素,对车内空气质量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当前车内空气质量到底如何?相关标准执行情况究竟怎样?记者日前进行了实地调研。

  这是一条特殊的班线。

  2011年6月,在贵州贵阳到遵义的客运班线上,新投放了37辆高二级大型客车,按照“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2010)标准要求,所有客车都安装了空气净化器,这也是国内首条批量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客运班线。当年7月,本报记者周明特赴实地调研,专门坐了趟贵遵线,亲身体验了客车空气净化器在实际运营中的效果。调研中发现,空气净化器受到了被访乘客及驾驶员的一致好评。(详见本报2011年8月24日8版)

  时隔两年,这批空气净化器的效果是否还像原先那么好?今年7月,记者重走贵遵线,再次实地了解客车内空气质量的现状。

  为了感受客车空气净化器的实际应用效果,记者于7月4日和6日分别乘坐了未装空气净化器和安装空气净化器的班车。通过对比体验,空气净化器的优势凸显。

  安装空气净化器

  乘客:非红色

  凯斯鲍尔不坐

  但是,空气净化装置真有说的那么好吗?

  7月6日,记者从遵义返回贵阳时,特意选择坐一趟“红色的凯斯鲍尔”亲身体验。

  为了更好地感受空气净化器的效果,记者想把座位换到最后一排,因为空气净化器的吸风口布置在车厢中部,如果最后一排没有问题,就能充分证明净化器的效果真的不错。但驾驶员王成功师傅告诉记者,这趟车基本满员。最终在他和乘务员的帮助下,记者如愿坐到了最后一排。

  记者发现,离开车还有10分钟时,车内便基本坐满了。记者简单统计了一下,这趟车上有4个孩子,还有5位老人,尽管乘务员发放了塑料袋,但两个半小时的车程下来,没有一人因晕车呕吐。

  从遵义去贵阳进货的个体户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往返于两地之间,平均一周一次。对于这种车内的环境感受颇深,觉得非常舒服,他每次出行都会选“红色的凯斯鲍尔”乘坐。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土木工程系的林同学说,他平均半个月乘坐一次,感觉这样的车比其他车强多了,两者的票价还一样,他也是非“红色的凯斯鲍尔”不坐。

  运管部门:助力转型升级

  遵义市道路运输管理处车辆技术管理科副科长魏勇告诉记者,遵义市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对JT/T325—2010标准的宣贯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专门的落实方案,严格执行。

  他说,当前,遵义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不断提高客运服务水平是重要内容之一。而交通运输部提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也包含了对客运服务能力提升的要求。大型及特大型高二、高三级客车与卧铺客车必须有空气净化装置,可以让车内空气更加清新健康,驾乘环境更加舒适,是提升服务乘客水平、真正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之一,也获得了广大乘客、驾驶员及乘务员的认可。同时,对于客运企业来讲,上座率的提升又为其转型升级创造了更坚实的基础条件,驾驶员的身体健康为车辆运营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多方共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之效。

  驾驶员:异味没了 晕车少了 上座率高了

  净化器的效果到底怎样?驾驶员和乘客最有发言权。

  7月5日,记者首先在遵义客运总站找驾驶员了解情况。专门跑贵遵线的万发公司驾驶员们对于两年前本报记者周明的采访记忆犹新。“这两年来,空气净化器的效果真的是一点都不假。”万发公司车队长邓红生师傅说,“以前,没装空气净化器的新车,橡胶味、胶水味特别大,不仅刺鼻,而且刺眼,眼泪都被熏出来了,驾驶员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装了空气净化器后,这些气味全没了,对驾驶员也是一种有效保护。”

  据他介绍,驾驶员每天往返贵阳与遵义3—4个来回,在车上待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还长,也比乘客待的时间长得多。而驾驶员的身体健康事关整辆车的运营安全,这也是车队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邓红生表示:“以后不管接哪个品牌的车,都会建议公司要求其必须安装空气净化器。”

  张金红师傅是两年前本报相关报道所刊发的照片的主角,他告诉记者:“两年来,空气净化器平均每天最少开7个小时,夏天最长时开到13个小时,没出现过任何问题,质量很可靠。”据他介绍,很多乘客坐过装有空气净化器的车后,后来在买票时点名要坐“红色的凯斯鲍尔”(装有空气净化器的车)。有的乘客发现原来买的车次没装空气净化器,甚至退票,宁愿多等一段时间。从贵阳到遵义要经过南白,因为从贵阳直达南白的班车没有安装空气净化器,尽管单程票价只需要50元,但有的乘客不惜花70元坐到遵义再转车返回南白。

  高正东师傅对记者说:“没装空气净化器之前,车内汗臭味等异味大,感觉很闷,安装后感觉非常清爽宜人,晕车的人也明显减少了。效果立竿见影,中午30多度的高温,空气净化器打开后十几分钟就能显现效果。”

  据介绍,2011年新车上线之前,高正东和张金红都去合肥接过车,一路开回遵义。当时,他们并不知道新车装了空气净化器,也不知道怎么用。为了对付车内的异味,他们绞尽脑汁。“放了菠萝、橙皮等来除异味,但都不行。”张金红说,“接车回来一个月后净化器生产厂家派人来回访,发现新车味道很大,打开空气净化器仅半个小时,味道就全没了。”

  周国斌师傅也介绍说:“以前开遵义到水城的车,3年了还是有很大的胶味,一路上晕车的、呕吐的乘客很多,现在这些问题全没有了。”他表示,空气净化器不用更换任何东西就可安装,按键轻轻一按就可开启使用。车辆未启动也可以使用,对动力、油耗没有任何影响。“车辆即使一个星期不启动,空气净化器仍能正常使用。”周国斌的介绍得到所有师傅的认同。

  “希望以后上线的新车都有这种功能,让乘客坐上空气新鲜、舒适度更高的车。”高正东的一番话说出了师傅们共同的心声。

  采购方:既认知 也认可

  贵州省遵义汽车运输(集团)下属的黔交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负责整个集团的车辆招标采购,也承担着国内多个客车品牌的经销工作。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钟昭勇曾当过化学老师,对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颇有了解。当年正是在以他为代表的集团领导班子坚持下,遵运集团成为全国第一批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客运企业。两年过去了,记者此次实地调研期间适逢遵运集团招标遵义至重庆线路的20辆12米客车。记者注意到,招标公告中有一条就是必须安装空气净化器。遵运集团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家重复购买空气净化器的客运企业。

  钟昭勇告诉记者,遵运集团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在节能减排及做好服务方面不遗余力,而打造舒适的乘车环境正是公司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传统的空气净化装置采用自然吸收的方式,效果不太好。‘培根’牌空气净化器采用电化学原理,可以对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分解,净化车内空气。乘客和司乘人员都很满意,且使用简便,质量安全可靠,安装使用至今没有发生过故障。”

  钟昭勇说:“任何新事物都需要经历一个从认知到认可的过程,我对空气净化器算是既认知也认可了。”据他介绍,贵遵线的新车安装空气净化器后,上座率比原来大幅提高,带动了经营业绩的提升。同时,乘客和司乘人员的健康也得到了保障,舒适程度更高,企业也很好地尽到了社会责任。一项看似微不足道的投入,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可谓物有所值。

  正是基于两年来的实践检验,遵运集团再次向上海超先空气净化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培根”牌空气净化器抛出了“橄榄枝”。未来,钟昭勇计划对公司负责销售的团体车也建议客户安装空气净化器,原来因为一些新车异味大,很多客户企业的员工宁愿舍新车坐旧车的奇怪现象将不复存在。

  未安装空气净化器  上座率低 异味大 晕车较多

  7月4日13时15分,记者在贵阳金阳长途客运站坐上了到遵义的客运班车。这是一辆未安装空气净化器的高一级客车,虽是暑期,但车上人并不太多。记者注意到,发车前,有两个年轻女孩一直在车下站着,直到发车时才上车。后得知,原来她们是第一次去遵义旅游,对车内异味比较敏感。

  由于长途客运班车大多采用大幅全封闭式玻璃设计,夏天里开空调、门窗紧闭,难免会有一些汗味等异味,且记者乘坐的这辆车年限相对较久,座椅座套等内饰不时散发出一些怪味,所以在两个半小时的车程里,好几位乘客都出现了晕车的情况。好不容易到达终点站遵义客运总站时,只见那两个女孩马上冲下车往洗手间方向跑去。其中一个女孩还愤愤地嚷嚷道:“以后再也不坐这种大巴了,真遭罪!”这次去程的难忘经历,让记者对空气净化器产生了极强的期待。

  ■记者手记

  此次实地调研,记者深深感受到驾驶员、乘客及行业管理部门等多方面对客车空气净化器的欢迎及认可。而认可的背后,正缘于空气净化器的实效。

  不仅车内空气质量好了,晕车少了,舒适度提升了,而且对于驾驶员的健康也是一种保护,对于车辆运营安全管理又多了一层保障;同时,上座率的提升,对于面临高油价、高铁冲击等多重外部挑战的客运企业而言,更意味着利润和效益的提升,对加快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将大有助益……这些都是看似微小的空气净化器所带来的好处。好的东西就应该加快推广,以更快地造福社会。目前,“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2010)标准对高二级(含)以上的大型及特大型与卧铺客车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议相关主管部门今后在对标准修订时,将适用范围扩大至所有高级客车。

  在此次采访中,还有一点记者印象颇深。从全国范围来看,位于西部的遵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东部沿海城市还有一些差距,却在应用客车空气净化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与遵运集团的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以及当地运管部门的大力倡导息息相关。任何新事物的推广都需要相关各方的合力,期待“遵义模式”能够在道路运输行业遍地开花。

(值班编辑:)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