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行业专家 >> 新闻正文
陈南平:轮胎维护后应及时拆装复位
文章来源: 中国交通报 发布日期: 2013年5月8日
分享按钮

出现爆胎后的货车

  为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国道路客运车辆的安全综合性能与等级配置标准,目前,交通运输部已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缓速器辅助制动装置、整车总线控制系统、轮胎温压智能监测系统等多个效果明显的客车适用新技术产品系统装置,列入修改后的《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2010)标准中,作为大型、特大型高等级客车出厂时的标准配置进行配装。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与维护这些客车新技术产品装置,确保其完好有效?又该如何加强客车新技术推广使用过程中的后续管理?笔者采访了公路客运机务专家陈南平。

  陈南平长期在公路客运企业从事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他发现,不少运输单位在进行轮胎维修、更换、拆装、换位等维护作业过程中,对该系统装置未能按使用与维护技术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拆装复位和重新检查、调试、设定相关监测数据值等,导致该系统装置内的部分压力/温度传感器及芯片出现了早期非正常损坏、缺损、丢失等人为损坏现象,致使轮胎温压智能监测系统应有的轮胎温压智能监测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该系统装置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他认为,轮胎温压智能监测系统是继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后,用于提升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性能的新一代高新技术产品。由于它能够实时监测汽车轮胎的胎压和温度情况,对轮胎漏气、低压、高压、高温等危险状态提前进行预警,及时给驾驶员以警告,因而可以有效预防爆胎和最大限度地避免由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

  针对客运企业在推广使用客车新技术过程中普遍易忽视和出现的问题,陈南平最后对新技术在推广使用过程中“管、用、养、修”环节的后续管理提出6点建议:

  一是运输企业应将客车新技术产品装置等日常管理工作,纳入车辆技术管理与机务管理体系内,实行专人和长效管理。

  二是强化驾驶人员责任意识的教育与考核。

  三是制定客车新技术产品装置的使用与维护管理规定。

  四是正确做好客车新技术产品装置的检查与维护。

  五是认真做好客车新技术产品装置维护质量的监控。对已配装客车新技术产品装置的车辆,在进厂维修作业时,使用单位车辆管理人员应随车进厂,进行全过程质量跟踪。特别是在轮胎维修、更换、拆装、换位等作业过程中,应提醒和监督轮胎维修人员,注意对轮胎温压智能监测系统装置内的压力/温度传感器及芯片的检查与维护,根据轮胎温压智能监测系统使用与维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轮胎维护作业后的轮胎温压智能监测系统装置,及时进行拆装复位和重新检查、调试、设定相关的胎压、胎温监测数据值等,确保该系统装置正常工作。

  六是注重客车新技术产品装置的售后服务与技术培训。

(值班编辑:)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