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中国交通报专栏 >> 新闻正文
车头向下应是调整方向
文章来源: 中国交通报 杜爱萍 发布日期: 2013年10月17日
分享按钮

——部规划院副院长关昌余谈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

                  宇通在客车业内首倡LCC理念,助力用户赢利
 
  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公路客运量再创新高,打破春运以来公路客运低迷的局面,引发公路客运及客车制造企业的关注。

  科学理性地看待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并采取有效行动,事关综合运输发展大计。目前,公路客运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营策略,优化运力结构,以寻求突破。位居产业链上游的客车制造企业也勇担责任,主动出击,顺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推出能为客运企业带来更大价值的车型,谋求共赢。敬请关注。

  客流转移

  总量未降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道路运送旅客6.01亿人次。10月7日返程客流高峰运送旅客8653万人次,同比增长7.1%,一举打破今年春运以来公路客运低迷的局面。

  近两年,随着各地高铁的不断开通,全国公路客运受到不小冲击,加之油价不断攀升,客运企业利润不同程度下滑。那么,今年“十一”黄金周公路客运“井喷”现象如何理解?从综合运输体系高度,如何科学看待公路客运所受的冲击?公路客运业该如何转型发展,实现真正的战略转移和调整?就此,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关昌余。

  公路客流稳定增长是必然趋势

  “综合运输讲求组合效率和比较优势,这是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关昌余说。

  组合效率指不同的运输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在各自领域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效率,最终达到总的效益效率最佳。通俗地讲,就是该用哪种运输方式,就用哪种运输方式。比如一个人从A点移动到B点,他可以根据需要分别选择乘坐飞机、火车或汽车,以实现组合效率最高。

  每种运输方式都有比较优势,选择哪种运输方式,最核心的问题是时间和费用,这是老百姓出行最关心的。急,就花钱买时间坐飞机;不急,就坐火车或客车。消费者根据各自需求确定时间和费用,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在各自领域发挥比较优势。

  具体地讲,铁路一定在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物资运输上具有优势。普通公路在200公里以内的短途运输上有优势,高速公路的经济运距则可延长到800—1000公里。飞机适用于高端旅客。水运在集装箱、铁矿石等大宗物资远洋运输上具有优势,能耗最小也最经济。

  “早期高铁开通时,最担心受冲击的是民航。京沪高铁开通时,机票价格一度低到2—3折。但经过短暂的波动之后,民航客流又恢复到正常状态,这几年都呈两位数以上增长。”关昌余对记者说,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百姓收入提高,客运量也快速增长,客运总需求扩大,高铁虽然提高了运能,但是在整个市场巨大的需求之下,不足以形成对民航真正的冲击。不仅如此,高铁的客流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客运增长的压力。

  实际上,公路客运也有类似情形。据客运企业反映,去年以来公路客运量明显下降,特别是今年春运期间更是惨淡经营。但接下来的清明节、端午节等小长假则有所回暖,国庆节长假更达到了一个高峰,客运企业境况好转。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道路水路共运送旅客6.1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其中道路旅客运输量达6.01亿人次;10月7日全国道路旅客运输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共运送旅客8653万人次,同比增长7.1%。接下来公路客运的走势有待市场观察,但稳定增长的总趋势不会变。

  瞄准短途运输和偏远地区客运

  在关昌余看来,高铁对公路客运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对200公里以内的短途运输影响不大,影响最大的是中长途运输。

  “这种现象要以平常心看待,它是综合运输发展中优化的过程,是必然的结果,这种优化有利于综合运输的发展。”关昌余说,从安全性看,长途客运确实发生了一些事故。从时间上看,长途客运效率确实不及高铁,以京沪通道为例,坐高铁大概4个多小时,公路客运则要十几个小时,高铁平均速度差不多是高速公路上行驶客车的3倍。所以,一些高端客户选择高铁很正常,这种转移有利于综合运输的发展。

  然而,这并不是说公路客运希望渺茫了。相反,目前我国高铁网的覆盖面十分有限,主要是“四纵四横”大通道,远没有高速公路网的覆盖面大,对于边远地区更是鞭长莫及。因此从更大范围来看,高铁不可能真正挑战公路客运,总有铁路达不到的地方需要公路客运,中长途客运仍然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可否认,在综合运输体系构建过程中,必然有一些客流转移到高铁,这很正常。转移多少和转移对象的核心问题还是时间和费用。”关昌余强调,对于短途运输,公路依然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不断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大环境向好、百姓收入水平提高,使得出行需求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综合运输发展带来的能力的增加,目前看不会形成运输能力过剩。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公路客运总量不断增加。据交通运输部统计年报显示,2011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328.62亿人、旅客周转量16760.25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11.6%;2012年,这两个指标分别为355.70亿人、旅客周转量18467.55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8.2%和10.2%,总体呈递增趋势。

  “分流了一些长途客流,增加了一些短途客流,客流发生转移但总量并未下降,结果是公路客运的结构调整更趋优化。”关昌余建议,客运企业不要只关注高铁主通道上的客流,而要车头向下,瞄准短途运输和铁路线覆盖不到的广袤偏远地区,这才是公路客运战略转移和调整的方向。
 

(值班编辑:)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