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宇通在校车市场一枝独秀
2012年,中国客车界由两位数增幅的快车道,转向了约5%微增长的慢车道。而截至2012年底,宇通以10.71%的增幅,超过5万辆的产销规模,再次改写世界客车单厂产销量世界第一的纪录。
自2010年突破4万辆销售大关以来,宇通客车的销量就以每年5000多辆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长数值几乎是大多数二线企业一年的销量。在继续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市场距离时,宇通的赢利能力也十分惹眼,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仅2012年前三季度就实现净利润9.73亿元,同比增长25.8%。
宇通业绩连续向上的惊人增长,使经济学上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的现象,在宇通身上真实地演绎着。
“三驾马车”强势领跑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份全行业校车销量已较2011年全年增长两倍多;同样1—10月份,我国客车出口同比增长22.99%;而天然气客车也奉献了30%以上的涨幅。
在这三股力量的形成中,宇通无疑是中坚力量。2012年1—11月份,我国校车累计销售24142辆,宇通以1/3的市场份额领先;大中型客车出口19452辆,宇通占据24.6%;天然气客车总销量28987辆,宇通达到5031辆,以17.4%的市场份额两倍于第二名。
是什么让宇通爆发出如此的能量?这几年,每个企业都在寻找扩张的途径,但现有市场在经过连续几年暴涨后,终要回归平静。扩张的切入点要么抢食别人的“蛋糕”,要么寻找新的市场。
新的市场在哪儿?这个问题考量的是管理层的战略眼光。事实上,当中国进入汽车社会,世界管理大师波特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题目就摆在了每一个汽车企业前面。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的汽车,其实每一刻都会因“和谐”而发生变革,产生新的市场。
找到共同发展契合点
波特指出,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和谐的社会,反之亦然,两者之间如唇齿相依。企业只有找到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契合点,才能踏上通往可持续发展之路。宇通校车的发展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早在2006年,宇通就将校车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与使命融合到企业发展中。2007年,宇通第一个研发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专用校车。此后,全国人大代表、宇通客车董事长汤玉祥连续两年提交有关校车的议案。2011年底,宇通“大鼻子”校车备受市场推崇,俨然成为安全校车的代名词。
实际上,当宇通将校车作为新市场来耕耘时,“一切为了孩子安全”的理念就已根植在每一个员工心中。2012年,人们听到这样的消息:宇通率先完成行业首次专用校车座椅碰撞试验、宇通完成国内第一个专用校车正面碰撞试验、宇通推出国内第一个符合新国标的幼儿校车……
同时,宇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国校车安全发展和完善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春节黄金档在央视一套播出公益广告,与央视合作专题“开往春天的校车”,与搜狐微博合作“平安校车”,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搭建宇通校车360°安全体验园……如此种种,无不彰显宇通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契合。
其实,这种契合还体现在宇通天然气和混合动力客车上。201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了PM2.5的概念,并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这一具有问责制的监测,让天然气客车具有了更加光明的市场前景。
早在2006年,宇通就已开始天然气客车全系列产品的开发。随着市场压力、地方政府强力政策推动、加气站逐步建成,福建、山东、江苏等地区率先成为天然气客车新兴市场时,宇通立刻获得了这些地区客运领军企业的市场投票。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混合动力客车市场。宇通新一代混合动力产品30%以上的节油率,不仅让用户节省了使用成本,也让用户拿到了42万元财政补贴。在国家重点鼓励的节能项目中,宇通用目前最大化的节油率,为自己也为国家赢得了和谐发展。2012年1—11月份,宇通新能源车累计销售1261辆,同比增长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