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租赁企业强势介入,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也给旅游客运企业带来了生存压力。通过采访,《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发现,在汽车租赁企业和旅游客运企业的竞争中,由于后者的行业准入门槛远远高于前者,由此带来的各项成本差距使旅游客运企业处于劣势。
车辆购置和使用成本高
“从事旅游客运对车辆的要求比较高,正规的旅游客运公司使用的车辆一般都是京B牌照,车辆价格都在 50万~60万元。由于租赁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用40万元的车就可以从事这项业务。对旅游客运公司来说,在车辆购置成本上就已处于劣势了。另一方面,在使用年限上,旅游客运车辆的报废年限一般在8~12年,而租赁行业的报废年限能达到15年。”北京天马旅游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先生(化名)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
在通勤班车和超市班车两项业务上,旅游客运公司处于劣势也与车辆成本有着重要关系。“这几年北京的通勤班车业务发展很快,为了方便员工上下班,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通勤班车。由于租赁公司的介入,这并没有成为我们的主要增长点。原因很简单,租赁公司的车辆购置和维护成本低,在价格上根本没有可比性。租赁公司每车每天1300元都能赚钱,我们则要1700元以上。在这样的价格差距下,我们很难在通勤班车业务上挣到钱。”陈先生说。
在超市班车业务上,正规公司的表现更惨淡。“超市班车业务我们几乎就没有涉足,了解或做过超市班车业务的都知道车况不是特别好。超市对班车的要求不算太高,给出的价格也是如此。”北京首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王经理表示。
在青岛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青岛交运集团温馨巴士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国庆说:“租赁公司使用的都是相对低端的车辆,有些甚至已经到报废期。这些车也在从事通勤班车业务,价格比正规公司要低10%~15%。这样的价格差距,在竞争上很有优势。”
司机准入门槛高
在司机的选择上,旅游客运企业的要求十分严格。与之相比,租赁企业则逊色得多。
“北京不允许外地司机从事旅游客运,而北京本地的司机资源又比较少,往往花大价钱都招聘不到司机。而且,现在北京驾照考核越来越严格,价格也在上涨,考大客驾照的人越来越少,司机资源紧张。站在行业角度,对于大客司机是应该从严要求。但站在企业的角度,对于司机我们是不敢从严管理。司机在安全和服务方面有些小问题也没法从严处罚,罚重了,司机不干了,跳槽到别家去,我们的车就只能在家里闲着。所以,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维护司机资源。跟我们相比,租赁企业选择司机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也不会面临这种两难的困境。”某旅游客运公司负责人表示。
车辆保险费用高
旅游客运公司的车辆属于营运车辆,而租赁公司的车辆则是非营运车辆。因此,旅游客运公司需要支付的各种保险费用也高于租赁公司。
“我们公司从事旅游客运的车辆所要支付的保险费用大概在4800元左右,而租赁公司的客车只需要1800元。仅这一项,每辆车就增加了近3000元的成本。我们拿什么竞争?”陈先生无奈地说。
曲国庆也表示:“一些租赁公司投保很少,有些甚至都没有保险,而客运企业则会按照相关规定给每辆车投保。青岛就曾经出现过租赁公司的车发生事故后,公司负责人跑掉了,没有人对事故负责,承租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事实上,租赁公司从属关系复杂、车况差甚至没有保险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但由于租赁价格便宜,还是有很多企业的班车业务会交给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