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有三股力量正在推动商用车行业的变局,分别是扩大内需、城市化和电子商务。在这三股力量的推动下,欧系宽体轻客市场呈现蓝海状态。尽管入市较早的南京依维柯和江铃全顺占尽先机,但是相对封闭的竞争环境导致技术创新缓慢,先发品牌没有形成技术壁垒,为后发品牌的进入提供了机会。
自去年以来,上汽大通等品牌陆续上市,欧系宽体轻客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如何撬动旧有格局,各品牌给出不同的答案。事实证明,市场的通行证只颁给科技领先、品质过硬的产品。因此,上汽MAXUS大通得以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赢得商用车行业的话语权。
话语权背后的产品实力
丰富的产品线布局和领先的科技品质,展现了上汽MAXUS大通实力的同时,也赋予了其足够的话语权,使其成为欧系宽体轻客新基准的制定者和代言人。
与其他新进入市场的品牌相比,借助传承百年的造车经验,上汽MAXUS大通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配置,覆盖商务接待车、通勤旅游车、客货两用车三大类基础车型,配以长、短轴,高、中、低顶,单、双侧移门,2~16座以及各挡配置,可以形成300多种车型组合。此外,上汽MAXUS大通还有救护车、警车、运钞车、校车、工程车、监测车等覆盖医疗、服务、工程、押运、军警等各领域的多款专用车型,全面满足特种行业专用用途。
动力系统的技术能力最能代表商用车产品的实力。上汽MAXUS大通全系车型搭载了源自意大利VM Motori的最新欧Ⅳ排放标准Eco-D发动机,可配以进口5MT或6MT变速器,不仅使上汽MAXUS大通成为上市之初就满足欧Ⅳ排放的国内轻型商用车,其短轴车型的60公里等速油耗只有5.4升,综合油耗只有8.9升,远低于市场现有其他品牌。
安全系统是商用车产品隐性的竞争力,也是最难模仿的。上汽大通全系车型以欧洲商用车碰撞标准进行设计,同时配装ABS+EBD+BAS+TPMS等电子化多重主动安全防护和IMMO+BCM智能电子系统。
产品的车身设计制造能力也是科技实力的重要考量。得益于采用先进的前置前驱承载式车身设计结构,上汽大通全系车型相比传统商用车没有大梁,地板高度降低,与其他车型相比,车内的实际使用空间增加,物流用户能获得更多载货空间,盈利能力增强;前置前驱的车身设计结构,给商务用车和客运用车的乘客带来更舒适的驾乘感受。
欲造车必先利其器
两辆看起来差不多的车,其实也许完全不同,做到形似容易,要做到品质一样,无疑是对汽车企业体系竞争力的考验。上汽商用车充分继承了英国LDV技术优势的同时,其体系能力保障了对先进技术的完整吸收。这主要体现在供应商体系、制造体系和人才体系三部分。
首先是供应商体系。上汽MAXUS大通在零部件采购供应体系下集成全球优质资源,引进国内一流的传统商用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关键核心零部件上更是引进国际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
其次是制造体系。上汽MAXUS大通根据商用车用户需求,在产品研发领域全面应用上汽GVDP全球整车开发流程和GPDP全球动力总成开发流程。在生产体系上,上汽商用车全面采用精益生产体系,以汽车行业TS16949标准为基础,建立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安全可靠。另外,上汽商用车以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为核心,与各领域系统群集成统一的信息系统体系。
在人才体系方面,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与南汽研究院实施一体化管理,目前有上海、南京和无锡3个基地,形成了具有专业分布的完备人才梯队,包括研发工程师、产品设计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试验验证、工程支持及项目管理人才,并具有支持多项目并行的专业领军人物和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