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动车的科技进步,全世界关注可持续发展,都把目光投向了电动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程是从2001年开始,这是11年前的事情,2001年“863”重大专项拨了8.8个亿,后来实际上增加到20个亿,提出发展“三纵三横”,这在技术上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在产业化上,仍然步履艰难,如何发展争论比较激烈。我们必须在努力技术创新的同时,重视清理新能源发展的模式和路线。举一下以前的例子,大汽车分工搞混合动力,一汽搞混合动力,东风搞了一种混合动力,清华大学就搞燃料电池,三纵三横,就是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这是“三纵”,清华就搞燃料电池,同济大学就搞燃料电池的轿车,搞了两代,从指标上里看,都还不错,但是争论还是一直有的,争论什么问题呢,比方说重点是推动混合动力呢,还是推动纯电动汽车呢,许多人认为,在目前电池的水平下,混合动力的难度可能会小一些,其实我觉得并不见得。混合动力技术难度也许更大,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传统的发动机和传统系统的技术上,实际上跟国际上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电池的差距现在还很难说比传统技术更大,可能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起步的也比较早,我们有的电池出口的还不少,要不要禁止电动汽车这也是一个争论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权利机构一直在采取对比较低速的纯电动汽车,一直采取一种封杀的态度,是否要禁用轻装电池,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因为有些地方用了轻装电池出现了一些污染,就下令禁止,禁止的非常的痛快,但是你说,汽车上都不用轻装电池吗;我们100多年来总用轻装电池,什么时候也没有禁止,突然间稍微多用一点就禁止了,其实就是我们没有管理好。实际上有很多做的好的地方,轻装电池拿回去以旧换新,可以顶上半个电车的价钱,应该说这个是电池做的非常好的事情,能够回收,在技术上没有问题。
一方面我们大力投资充电设施,设置成百城千辆试点城市,实行财政补贴政策,但是符合指标的电动汽车、电动轿车还是不能产业化的。另一方面,既不需要充电设施又不给补贴的,指标不太高的,使用成本很低的,老百姓很欢迎的小型电动车又不许投放市场。我们的意见呢,什么叫我们的意见呢,就是2010年的下半年,中国工程院有一个咨询项目,这个咨询项目实际上是发改委委托的,这个项目叫做“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因为工程院里头搞汽车的院士很少,这个项目实际上就是我负责。其中包括了很多搞电池的院士,搞电机的院士,有那么四、六个院士,另外还请了很多我们搞过电动汽车,多年来搞电动汽车比较年轻一些专家都参加了我们这个团队,做了一个咨询报告,这个咨询报告,我现在代表我们工程院来说这个报告,不一定说的非常的准确,但是不准确的地方由我负责,但是我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按照我的理解来把这个咨询报告浓缩为四句话——市场引导、低端切入、扶小促大、多层次发展。基本上就是这四句话,长期以来,政府管理部门对相对低俗的管理层的电动汽车一直采取扼制的态度,就是不发牌照,不许运行。我在这儿讲的,多半会偏重一些小车。为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偏重小车呢,我们的观念是市场引导,现在小车的市场特别的红火,所以我们讲究低端切入,扶小促大,我们觉得主力军还是小城,我们为什么说扶小促大,先把小的搞起来,把零部件、关键技术带动起来了,产业链带动起来了,逐渐的自动的会往高端发展,像大车上发展,只要有市场,自然而然会发展,所以我们就是这种理念。我们下面更着重的讲一些争论,跟小车的争论比较多一些。
但是作为政府在掌握强大的行政手段的时候,绝不可以蔑视市场需求,因为市场需求往往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不是三个代表吗,市场是一种看不见的强有力的手,没有丝毫的官僚主义,充分依靠市场的力量可以极大的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过分的强调政府权利反对市场引导,往往妨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从市场现实看目前的争论,长期以来,中国的市场对指标相对较低的电动汽车需求很大,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农村,因为一个是价钱比较便宜,最便宜的低速电动车不到3万块钱一台,最大速度50公里到70公里,像时风一样,时风现在也开始升级了。用轻装电池,使用成本特别低。实际上使用成本只是普通汽油轿车同样等级的五分之一,甚至有的才十分之一。连把电车的折旧都算进去了。
充电方面不需要复杂的充电设施,我们充电设施投入了很多,很多限制下来了,空着没用。我们这种小型的电动车往往都不需要充电设施,特别是农村和中小城市,自己家里门前如果门前有一块稍微能容纳汽车的场地,甩一根电线,弄一个插头就可以充电,就像我们壁挂空调一样的用电,没有什么,因为电池很小,充电非常方便。自己家可以充电,而且还不补贴。那些小型电动车的地方,政府主张我们今天补贴,我们今天不补贴了,不补贴了就黄了。这种小型电动车不补贴照样干的很好,还能挣钱,挣钱了以后,再投入到进一步的科技发展,往高端发展,还有这个能力,还反哺科技。
电动汽车发展是否要以市场的发展为依据,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产业和交通管理部门,总是采取压制需求的一种态度,速度较低的低端电动车,起初总会给交通管理带来一些不便,很多城市封杀中低速电动车,老百姓是不赞成的。中国市场广阔,不同特点的地区,不同的人群存在着多层次的需求,我们不要一棵树上吊死,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车子,我们就给它什么样的车子。老百姓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我们就给他多样化的车子。这样谁都好啊,企业也好,老百姓也好,何乐不为呢。政府PK市场的结构是什么,国家要的电动车市场不欢迎,政府跟市场干上了。行销欧美市场的产品在国内却被称为落后不堪的逻辑技术。但是它出口出的很好,据说发展这类机电产品会耽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好机遇,又白白浪费资金,到头来恐怕会断送我国的汽车产业,这都是原话,我从网上抄下来,双方都在说,不用争论,但是含义却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