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长鼻子”校车卷起冲击波
文章来源: 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发布日期: 2012年2月21日
分享按钮

    新学期以来,一辆辆崭新校车驶向校园,一项项安保措施落实到位,一个个长效运营模式脱颖而出。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从校车购置、配套管理、校车公交化、校车生产本土化等角度,聚焦典型,放大经验,研讨问题,启发创新。

  中国江苏网2月21日讯 对于南京市六合区的学童来说,这个春天最温暖的新闻,当属100辆国产“长鼻子”校车的运行使用。

  赶在新学期开学前,一次性投入3000多万元,集中购买100部标准新校车,在全省开先河、在全国亦属罕见。难怪副省长史和平在2月6日的启动仪式上盛赞:六合区校车安全运行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这个样本值得推广。

  一时间,“六合新校车”成为新闻热点,也激起多重冲击波——论财力实力,数不到六合,为何偏偏是六合出此大手笔,把这件得民心的事做得风生水起?此举,对发达地区是否陡增压力、对欠发达地区是否可望而不可及?

  记者近日走进六合,探寻校车背后的设计思路。

  买校车是还欠账,而非作秀

  “几年前,我们在校车安全上有过教训。”区教育局长陈定宝坦言,六合境内丘陵多,教育布局“三多一少”——乡镇多达14个,小学多达32所,有乘车需求的小学生多达6000人,但正规校车少。曾查到一辆小中巴塞进60多名孩子,超载、黑车等问题屡禁不止,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买校车是还安全欠账,哪里想到要出风头?”

  校车少、周转慢,耽误孩子上课和休息。马集镇中心小学1100名学生中,一半要乘校车。原有8辆当校车的巴士连轴转,每天早上要开5趟。头班6点发车,孩子5点就得起床;可末班车到校已过八点半。学校不得不将第一节课推迟到9点多,中午取消午休,12点半就开下午课。“这次,一下增加8辆32座的新校车,至多两趟就把学生运完了。孩子每天在家可多睡一小时,在校又可午休一小时。这是善事德政!”陈维龙校长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相对而言,苏北校车少,有的地方甚至对“长鼻子”专业校车闻所未闻。这些“穷弟兄”如何看待六合的“阔举措”?记者专程赴丰县教育部门了解其反应。县教育局负责人说:“六合校车的新闻看了好几遍,既羡慕,又感动。虽然我们目前买不起一流的校车,但我们会学习六合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把学生安全工作抓得更细更实。”而苏州市教育局保卫处长朱文潇认为,六合此举对发达地区来讲,是一种无形的督促和正面激励。

  心中有孩子,钱就不是问题

  六合买校车的钱从哪儿来?这是各地关注的焦点。“钱的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区委书记李世贵扳着手指给记者算账:每个孩子背后至少站着7个人——父母、双方4个老人还有班主任。如果全区四五万人每天为孩子上下学提心吊胆,“幸福感”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从何谈起?

  “坐校车的以农村孩子及留守儿童居多,对他们怎么关爱都不过分。”他说,前几年,主要解决校车“有没有”;而现在,是到解决校车“好不好”的时候了。区委提出,抓校车安全就是抓民生幸福,买校车就得买最好、最安全的,切实解决学校和家庭的后顾之忧。

  六合吃的是财政饭,去年可用财力不过40多亿。不算保险、牌照等费用,光一次性购车款就得2700万元。为何不分期分批购买、减少资金压力?因为,6000孩子分布在150条线路上,新校车少于100辆就周转不开。为何不买普通校车而一律买“长鼻子”?因为,这款车是符合国家最新标准的“专用校车”,虽贵一点,但今后不用升级换代,一劳永逸。

  为了校车购置一步到位,全区一切财政支出为校车让路,相关企业单位慷慨解囊。“买什么校车、多贵的校车不能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但仅从钱的角度讲,不应该是问题。财政支出每天似流水,怎么就不能为孩子保一块、挤一块、争一块?即使不买新校车,也应舍得为改善孩子乘车条件花大钱。比如,财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4%到位了吗?问问良心,我们花了多少听不见声响的钱!”区领导如是说。

  政府买校车,六合带了好头

  “六合买校车的意义,不只是舍得花钱,更主要体现了政府对教育的担当和责任。”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说,今年省政府把“启动实施农村校车安全工程”作为“改善民生十件实事”之一,而六合“走在了前面”。

  上个月,国务院《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指出:“发展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支持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首次明确政府财政是校车购置、服务的主体,也就是说,财政为校车埋单责无旁贷。

  “六合买校车之所以成新闻,恰恰说明有些地方财政资金长期没有优先投向教育,或者没有向关系学生安危的校车方面倾斜。当然,买校车不能攀比,必须因地制宜,但政府不能一味以‘吃饭财政’‘工资紧’等作为推卸责任的托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农教中心张乐天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

  记者发现,近期“财政校车”日益增多。太仓市政府一次性购买的50辆“长鼻子”校车已陆续到达。淮安市副市长陆长苏也欣喜地告诉记者,“今明两年全市购置600辆标准校车”已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2012年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

  用不了多久,六合、太仓、淮安以及更多城乡道路上奔跑着的黄色校车,将会把这个春天装扮得更加绚丽。

(值班编辑:高睿)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