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排队上车
礼让校车在德清正成为共识
“长鼻子”校车
一个国家对孩子的态度,也是这个国家对未来的态度以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一次次事故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往往是孩子。
中秋节前夕,湖南邵阳“校船”沉船,官方通报已造成12死,其中9人为在校学生;去年12月底,湖南衡阳校车坠河,14条活蹦乱跳的生命瞬间陨落……无论是“校船”沉船还是校车坠河,背后都能发现学生往返学校交通工具破旧、安全系数不高、超载等隐患,还凸显了校车运营、监管和保障等方面的尴尬。
如何解决校车难题?今年5月,浙江湖州德清引进79辆校车,一举解决全县12岁以下走读小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完成县域内小学生接送全覆盖;今年9月1日,德清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该县“学生接送车享有优先便利通行”权利,并承诺将尽快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将该精神写入地方法规。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黄色校车在德清拥有一定‘特权’,让孩子们更安全。”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法根的话掷地有声。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德清县驾校培训教材中,“避让校车”已成为必学内容,“不学会避让校车,你甚至连驾照都拿不到。”
更让人欣慰的是,在德清,“校车特权”已成为群众乐见的“特权”,并逐渐演化为大家的共识。
现象
礼让“特权”校车成共识
2011年9月1日,刚闭幕的浙江省德清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通过决议,在全县范围内,学生接送车享有优先便利通行的权利。
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法根、德清县副县长潘月山在总结讲话中提到,德清县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德清县学生接送车优先便利通行实施办法》,切实加强对学生接送车优先便利通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接送车优
先便利通行交通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和安全管理责任制。
德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罗永昌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这意味着校车专享的“黄色特权”,即将进入德清县地方法规中,“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与此同时,该县已在运管所、驾
校开设专门课程,内容就是全县交通参与者学习“关爱学生、礼让校车、文明行车、保障乘车学生安全”的专项知识。德清县海越驾校负责人说,根据安排,学员理论学时特别增加了“避让校车”的内容,如“校车路边停靠上下学生时后车不应超车”等,“如果不知道避让校车,培训学员甚至可能连驾照都拿不到。”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黄色校车在德清拥有一定‘特权’,让孩子们更安全。”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法根在上述会议上这样表述。
现实中,德清校车运行已两年,德清县有关方面给予了这些校车行驶中的各种优先权,这些橘黄校车已被称之为“黄色特权车”,礼让这些车,已逐渐演化为当地一种共识。
9月8日,车牌号为浙EA5063的黄色“长鼻子”校车刚驶到莫干山镇上十字路口时,侧面过来的一辆小轿车刹车停在路口,司机挥手示意让校车先过。莫干山镇中心校校长倪玉轩说,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都会在这个路口上演。
投入
第一个做到县域内校车全覆盖
在最新一期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中,浙江德清排名第42位。虽然跻身经济百强县,但身处浙江湖州的德清,与周围经济强县相比并无过人之处,此前在我国几乎长期默默无闻。
但这个总人口不过50万的小县,却在2011年一夜成名,成名原因是——他们第一个做到了县域范围内的学生校车全覆盖——全县5600多名12岁以下的小学生,每天花2元钱就能坐校车出行。
为了做到这一点,德清县财政斥资2000多万元,专门购置了79辆校车。清一色的鲜艳黄色校车中,还有14辆是仿美式“长鼻子”校车。之所以被称为仿美式校车,是因为其借鉴了大洋彼岸美国校车的经典造型——卡车车头+公交车车身。
“长鼻子”的最大好处是安全,即便发动机起火,孩子们也能从容逃生;万一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长鼻子”还有缓冲作用,最
大限度地保障乘车学生的安全。
所有79辆校车,车身统一刷成鲜艳的黄色,老远就能看见;每台校车都配备了行车记录仪和GPS系统,行车路线和校车各项参数,在公司和教育局的电脑里一目了然。
营运
县财政一年补贴500多万
德清校车项目启动于2009年,三年中分三批购置了9辆、35辆、35辆校车,其中“长鼻子”校车只有14辆,其余是特制54座、29座中巴车。
今年5月,德清校车已覆盖了全县11个乡镇的所有小学,其中包括两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小学,全县5600多名学生能坐校车出行,占全县小学生人数的一半。
“这是县政府的民心工程之一,也是德清教育布局调整的配套改革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出行安全。”德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罗永昌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早在2009年,德清县政府就提出学生接送车要“专车专营”,德清县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随后成立,专门负责日常接送的组织管理工作,首批接送车就在该县莫干山镇和筏头乡投入运营。
德清县教育局的统计数字显示,自2009年首批学生接送车投入运营以来,该县没有发生一起校车交通安全事故,职能部门也没有接到一起家长投诉。德清校车实行“专车专营”制度,负责校车营运的是德清县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德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罗永昌说,“专车专营”最大优点就是“从制度上把学生出行安全的很多问题解决了”。
校车专营公司总经理陈国华说,校车专营肯定不是盈利项目。据他解释,全县农村学生每人每次乘车只需花1元钱,贫困学生免费。每生每天来回共2元,顶多只能占运营成本的1/3,“连汽油费都不够”,司机工资、汽车投保、燃油补贴……为维持这79辆校车的安全运行,德清县政府每年要投入500多万元经费。罗永昌说:“目前是新车,维修费用几乎为零,随着使用年限增加,维修费的支出也会逐年增加,今后政府每年的补贴肯定要超过500万元。”
分析
校车全覆盖为何是德清?
“德清仅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县,希望有更多县一起‘吃这个螃蟹’。”
——德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罗永昌
很多大城市的学校也曾出资购买过国产或进口校车。由于资金缺口或经验不足,大多数校车计划都先后流产了。
“德清县的情况和其他地方有些不同。”罗永昌说,德清县域范围相对较小,交通相对比较方便,即便在最偏远的山区乡镇莫干山镇,住得最远的学生,距中心校也只有10多公里,且有方便的道路与之相连。79辆校车,最远行车距离单边也只要20多分钟,40多分钟就能跑个来回。而平原地区乡镇,跑最远的居住点,一个来回也仅30分钟。
当然,没钱也就没有底气。德清作为全国百强县,拿出2000多万元购车、每年补贴500万元,县财政“不觉太吃力”。最新一期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中,德清排在第42位,单从经济实力上来看,实施校车全覆盖完全没问题。
为了做好这项政府督办的“民心工程”,德清县专门成立了学生接送车领导小组,落实情况纳入各级考核。
为了管理这些校车,政府出资成立了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与高质量校车相配套的,在德清要想当上校车司机,也有着相当严苛的条件:至少3年公交车驾龄、无酒驾记录或家族精神病史、有耐心、和善者优先。罗永昌说:“涉及到孩子的生命,没有任何事是小事。”
德清校车引来了无数“追随者”。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德清采访期间,恰逢湖北天门、仙桃两地教育部门前来“取经”,罗永昌事无巨细有问必答,不厌其烦地解释关于校车的各种做法和心得体会。从2011年5月至今,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向德清打听校车计划,其中不乏天津、武汉等大城市。
浙江本地的杭州也是“取经者”之一,8月在德清召开的浙江省学生安全工作现场会上,杭州市教育部门表示,该市在新学期开始将开展校车试点,选取一些中心城区学校,配备一批接送学生专用校车,如果成效良好,将在全市学校推广。
用罗永昌的话说,“德清仅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县,希望有更多县一起‘吃这个螃蟹’。”(部分图片为德清县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