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环保车工作人员在万道路上对过往公交车进行尾气检测 陈栋 摄
大运会即将举行。作为深圳近邻,“绿色大运”目标,东莞责无旁贷。昨起,东莞对公交客运站场开展为期两天的专项执法检查。每天,环保部门执法人员对全市公交客运站场进行全面抽查。凡检测出标准超标的车辆,马上停止当日出车工作,并在15天的限期内对车辆进行维修。
公交车“黑尾巴”成为东莞顽疾。黑烟车整治已陷入了经常查,经常修,过几天后公交车却依旧拖着“黑尾巴”上路的恶性循环。切断公交车“黑尾巴”唯一选择就是淘汰更新。这个想法,东莞此前已经提出。昨日,环保部门透露,逐步淘汰更新黄标车。
全市公交车75%以上属于黄标车
目前,东莞共有客运公交车辆7700多辆。其中,5800多辆是黄标车,绿标车仅有1966辆,运营不超过5年的车辆只有1226辆,仅占总数的16%;运营5年至7年的车辆达2787辆,占总数的36%;运营超过7年的公交车辆达3756辆,占总数的48%。特别是,全市公交客运车行驶里程超过50万公里(即国家营运车辆行驶里程报废标准)的有4969辆,占总数的63.9%。
从以上连串数据看出,我市客运公交车老化问题非常突出,已有近一半以上的公交客运车在“超期服役”,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车辆加入“超期服役”的队伍当中。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客运公交车在多年运营后普遍车况很差,污染物排放量大,部分车辆虽经多次维修,但不久依然出现超标排放的现象,形成了超标排放、维修合格、再超标排放的恶性循环,严重污染了环境。并且,部分汽车排放控制标准较低,车辆出厂时尾气排放控制设计水平较低甚至没有安装尾气处理装置,造成车辆排放污染物处理水平低下甚至直接排放。
去年至今路检查处超标车2287辆
为了切断黑尾巴,东莞对客运公交排气污染可说是使上了“十八般武艺”,从严把车辆年审关到网络监控,再到道路抽检、区域限行和义务举报。
道路抽检上,环保部门与公安交警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工作组,在市内道路设点开展路检或在客运站场进行抽检。去年至今共抽检机动车10233辆,查处超标车2287辆。在去年7月引进先进的遥感检测机动车,增加对汽油车的检测,自2010年至今,遥感检测机动车共60995辆,排查黄标车1324辆,未领取环保标志机动车4899辆。
而从2009年开始,我市实施冒黑烟义务举报制度,动员全体市民加强对“黑烟车”打击力度和社会监督,去年共收到市民义务举报黑烟车辆408台,处理超标车辆356辆;今年上半年共收到投诉车辆173辆,核实处理95辆。
财政加大投入每年按比例购置新车
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社会责任感薄弱、违法成本与执法成本并不相符、限行效用不是很明显、客运公交体制私营化都影响了切断公交车“黑尾巴”的工作。
比如说,环保部门没有独立上路执法的权利,对超标上路车辆既不能罚款,更没有暂扣行驶证的处罚权,无法制止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加上我市公交行业实行市场化运作,主要由民营资本投资。为了利益的最大化,绝大部分的公交车辆存在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转的情况,车辆的维护和管理极不到位。
环保部门表示,解决“黑尾巴”问题,需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理顺经营体制,政府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每年按合理比例购置新车,逐步淘汰黄标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黑尾巴”车问题。
据了解,近期,环保、交通、财政等部门将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淘汰黄标车的有关方案。
“大运期间”深莞联合执法纠黑烟车
大运会期间,深莞惠三市将举行机动车污染联合执法行动。本月中旬开始,进行联合查处行动。“8月11日前,我们会在深莞交界处开展深莞两市联合行动。”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进入深圳方向的机动车,由东莞执法组在本辖区内负责检测,疑似超标车告知深圳执法组查处。而在同一路段,以相同方法进行查处。或者,在深莞交界处,两市各自在同一时段对辖区的机动车进行查处,各自将查处的超标车辆信息移送对方跟踪处理。
8月11日,在大运会举办期间,则执法更为严厉。执法地点和执法方式与前面相同。但是,对进入深圳的超标车依法查处并劝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