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广西北流市开通村镇巴士服务村民(图文)
文章来源: 林冬冬 邱鑫 发布日期: 2011年6月13日
分享按钮


漂亮的村镇巴士

    “想不到在农村也可以坐上公交车,我活到这把年纪,还是头一回遇到这新鲜事呢。”6月8日,北流市白马镇茶新村80多岁的李树新对记者高兴地说道。

    去年,北流市在白马、大伦、扶新3个镇辖区投入农村小型客车9辆后,今年继续下大力气,将这一工作推广至六靖、清湾、石窝、大坡外4个镇,共投入农村小型客车34辆,惠及当地群众约40多万人。北流市农村小型客车,以其便宜、方便、快捷等服务,大大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普遍欢迎。

    村民出行工具以前多为摩托车

    6月8日,50多岁的陈广荣一早便坐上一辆公交车去上班,对仅2元钱的票价赞不绝口:“这么新的车,干净、舒服、方便,怎么也想不到票价只要2元钱!”他告诉记者,他的家在大伦镇文成村,每天都要到9.5公里以外的白马镇的工地上打工。以前村里没通公交车时,他每天都是骑自行车去工地,前后得花上40多分钟,如今只需20分钟就可以到达。“即使是骑摩托车,来回油耗也要5元钱,比坐公交车还贵呢。”陈广荣认真地给记者盘算一番。

    回想起以前村里没通公交车的日子,很多村民感叹不已。李驰是白马镇中心校一名退休老师,其老家在白马镇茶新村最南端的一个自然村。以往每次回老家,他都要乘坐当地的三轮摩托车回家,由于车主总要等上近一个小时,车上满员才出发,所以期间总是会浪费很多时间。

    “其实搭三轮摩托车很不安全,村里就曾有村民在搭三轮摩托车跌倒而住院,经过赔偿医治后才平息。”茶新村村支书陈瑞春告诉记者,茶新村有村民近6000人,以前大多数搭三轮摩托车出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公交车进村方便40多万人出行

    公路修到了家门口,但很多村民却没有车坐,出行非常不方便,是不是可以考虑投入巴士运营呢?北流市交通运输局领导认真动起了脑筋。

    说干就干。去年11月6日,一辆崭新的“万达”牌16座客车,开始行驶在北流市白马镇茶新村的乡间公路上。这是一种小型客车,其便宜、方便、快捷的特点着实让群众受益。北流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大力度,于今年6月3日,开通六靖镇、清湾镇、石窝镇、大坡外镇四镇片区公交线路。

    目前,北流市大伦等7个镇的农村巴士运行范围包括了白马片区(含白马镇、大伦镇、扶新镇)、六靖片区(含六靖镇、清湾镇、石窝镇)和大坡外片区的各个村,以镇为中心,向两端村庄辐射,大大缩短了农民进城的距离。巴士运行全程400多公里,上车每人票价为2元至12元。巴士共覆盖150多个村庄约40多万人。

    “公司化运营,公交化运作,是我市推广农村小型客车的做法。”北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宏光告诉记者,以前,北流市的城乡客运车辆大多是个人投资,挂靠在运输公司。在这种运作体制下,各运营车辆之间相互压班压点,甩客兜圈的现象屡见不鲜。

    2010年,在组建小型客车公司之初,北流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就采用绝对控股模式进行经营,司机一旦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如倒客、兜圈等,则可以立即解聘。

    北流市运管所副所长卢誉介绍道,农村小型客车能够顺利推进,得益于3个前提:一是村村通公路和辖区内主要镇全部建成镇村客运站,提供了基础设施条件;二是群众观念更新,出行需求强烈;三是有科学的规划,充分尊重群众的出行规律。

    如今越来越多村庄的村民纷纷联名递交申请书,强烈要求开通公交线路。为合理规划农村公交线路,北流市运管所已发放了调查表格1万多份,在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全市所有村庄的公路状况、通达里程和人员流动、流向、流量,以及各地的乘车习惯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形成了客运网络模式。这种网络化的农村公交客运模式,扩大了覆盖面。今年上半年,北流市到各行政村的通车率将提高到94%以上。

    “村镇巴士进村,我们的生活工作方便多了,相信我们今后的生活一定会过得更好。”白马镇龙湾村村民庞善明憧憬美好的明天。

(值班编辑:许陆锋)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