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一汽客车迅驰地驶过,从珠海市区直奔位于金湾区的三灶镇。从表面看,这辆车与一般公交车没有任何差别,然而实际上,它所采取的动力体系有着伟大的不同―――这是一辆8月10日刚下线的一汽银通新能源电动汽车。除了因车辆调试尚未完整停止所带来的一些噪音以外,这辆车的乘坐和操控的舒服性均与普通公交车别无二致。
首批一汽银通新能源汽车下线
8月10日,在珠海金湾,广东省、教导部、科技部新能源“产学研联合示范基地”揭牌,一期投资达9亿元的珠海银通新能源产业园建成,世界上产能最大、主动化水平最高、装备最进步的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三条生产线正式投产。首批一汽银通新能源电动汽车、挪动式储能电源车也同期下线。跟着一期工程的正式投产,新能源开发不再仅仅产出科研产品,而将进入产业化生产跟大规模商用阶段。
这标记着以全球当先的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技巧为中心,整合新能源电动汽车、风―光―电并网、储能、电网调频调峰等关系产业的世界新能源产业化基地在珠海初步形成。
珠海市有关引导对此自负地评估:“必将为珠海新一轮大发展乃至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初步构成从锂电池到电动汽车的产业链
据珠海银通产业园基地负责人先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领衔,多少大高校科研团队通力合作,2009年6月胜利研发世界上首款环型动力电池,在电池界五大困难(即保险性问题、一致性问题、快充快放问题、轮回寿命问题、产业化问题)上取得重大冲破,居世界领先程度。2010年6月份,银通新能源公司与一汽客车(无锡)公司协作,在珠海树立了新能源客车总装基地。8月10日下线的新能源客车等于这一配合的产物。
如何从试验室走向商用,是新能源产业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通过对国际、海内的相干产业信息充足研究发现,动力电池产业的研发、生产、利用三个范畴呈现脱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化流程,导致研讨结果停留在科研单位,高机能产品不及时用于车辆生产,假如可能整合现有的技术、产能和销售,能够形成宏大的范围效益,前11月七成机械产品产量超2010年全年,从而增进动力电池产业的飞速发展,各国争核电站“口粮”资源竞争从油转向铀。银通基地负责人告知记者,为了尽快实行工业化,2010年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实现了对广东省客车生产的骨干企业―――广通汽车有限公司以及珠海市蓝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完美了从锂矿山、电池、电动车、电控能源总成等完整的产业链。
而这仅仅只是其中一步。在珠海这个新能源基地的网络节点上,汽车产业、风―光―电并网储能等产学研整合,正快步进入产业化阶段。一期的三条生产线,年产能为1亿安时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2000辆新能源汽车、2000台套电控系统和动力总成,年产值50亿元。初步形成了从锂电池研产生产到电动汽车研发生产的完全产业链,并与中国一汽(无锡)客车、厦门未来客车、德国电动车、明阳风电、中国华能等多家关联产业内的领军企业造成了普遍的策略同盟,已具备寰球竞争上风。
未来3年总投资将达50亿元
与普通燃油公交车比拟,新能源客车一次性投资高约50万元,重要是电池的投资用度,扣除电费每年可节俭能源费用17万元。通过盘算发明,同样行驶1000公里,纯电动大客车综合本钱低于燃油大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