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校车何时驶向安全
文章来源: 咸宁新闻网 发布日期: 2011年3月21日
分享按钮

    校车安全隐患多 安全之路有点远
  
    校车,是指学校自购或租借的专门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
  
    目前,活跃在我市接送学生的车辆琳琅满目。除幼儿园和部分中小学配备的接送专车外,还有学生自行合伙的“拼车”、农村寄宿学校门口的周末班车等,车型从三轮车、面包车到中巴车都有,车况也是参差不齐。

  3月初,记者发现,每天下午四点钟左右,在乡村公路上,经常可见挡风玻璃前放着“某某幼儿园接送车”标志的面包车,里面挤着十来个的幼儿。

  据相关人士透露,这一场景不足为奇,还有情况更为糟糕——仍有学校用三轮麻木运送学生,后棚用一个铁门锁上,一次装十八、九个学生,在没有硬化的乡村公路上摇摇晃晃,让人看着心惊肉跳。

  “拼车”则在城区两所重点高中——鄂南高中和咸宁高中普遍盛行。每到放学时间,校门外停靠着二三十辆面包车、中巴车接送学生,许多明显属于非法营运车辆(即认定了营业性道路运输,但未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的车辆)。

  令人欣慰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城区已能看到统一“黄色着装”的校车,走进某幼儿园新购的校车,可发现里面的座位专门针对幼儿身材设计,车门为中央门锁,车上有两个摄像头自动监控,安全系数明显提高。目前,我市城区已有6所幼儿园引进了新校车。

  据统计,当前,若严格按照《湖北省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的资质、外观、功能、载客量等要求,合格率不足30%。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农村幼儿园校车,路况差,车况也差,超员现象还非常严重。

  有需求有市场 监管过程很尴尬

  咸安区教育局综合股股长钟传水,分管幼儿园工作已9年,这9年间最为幼儿园的校车安全提心吊胆。

  10日,他向记者坦言——“管得住幼儿园,却管不住司机。”最近他就遭遇了一件尴尬事:下乡途中遇到一辆7座面包车,载着幼儿及护送的老师20人,拦车后亮明身份,司机脱口而出:“你教育部门凭什么管车子?”

  《管理办法》第6条、第13条、第14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需按规定审查校车,而实际仅限于审查报送的材料,即登记车型、核载人数、车牌号、年检时间、驾驶员资质、保险办理情况等,将这些资料存档并报送交警部门,校车一旦上路,是否超员,是否按规定操作,都无法监管。

  同样的尴尬也存在交警部门——“管得住车,却管不了学校。”咸安区农村学校校车由交警三大队监管,14日,相关负责人直言,如今私立幼儿园遍地开花,一个民房就能开一个幼儿园。目前全区各乡镇有幼儿园44所,其中通过了教育部门审批的有资质幼儿园仅24所,即意味着辖区的“黑幼儿园”有20所之多。

  而实际每季度一次的校车“体检”,只对在教育部门备案的有资质学校进行了检测,鉴于“黑幼儿园”的校车也上路运输,目前只能通过与校方签订安全责任书的方式规避风险。

  运管部门也是有苦说不出,该部门主要职能是打击非法营运的校车,由于许多车主非常熟悉乘车学生情况,很难调查取证认定为营业性运输。加之若真的将车辆扣留,可能导致大部分走读学生无法正常上下学,所以运管部门通常“睁只眼闭只眼”。

  尽快开通正规校车 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采访中,记者发现,安全隐患最大的农村幼儿园,大多经济实力不够,为节约成本,通常租用社会车辆接送学生。因不是专车专用,故很难做到统一标识、标志、有灭火器等设备,驾驶员技术也很难保证,超员现象司空见惯。

  确保校车安全,说到底是要车好、驾驶员技术好、有责任心。市交警二大队大队长金汉才建议,政府部门可投入部分资金,补助合格学校购买标准校车,或者提供融资平台,让学校按揭买车。同时,他也呼吁全社会关心校车,更希望能有爱心人士能投身公益事业,向贫困乡村幼儿园赠送校车。

  当前,我市已基本形成政府牵头,教育、安监、交警、运管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但“配合”之路仍然很长,需要各部门消除相互之间的衔接空隙,才能做到校车监管无空白。

(值班编辑:王野)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