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生(左二)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池专家;陈立泉(左三)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池专家;黄伯云(左四)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吴锋(左五)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钟发平(左二)人大代表、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智涛(左三)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王子东(左四)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检测室主任;肖成伟(左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电池责任专家
全部参与研讨的两会代表、专家、学者、院士,左四为韩作樑,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会长
纵观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破冰”之举迫在眉睫。3月9日晚,参加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研讨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院士专家呼吁,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循序推进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是现阶段的必经之路;国家要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以节油率为主要指标的财政支持政策。
混合动力车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存在着纯电动技术与混合动力技术两条技术路线上的争论。前者认为我国可以拷贝日本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模式,通过大力兴建充电站,加速发展锂电池技术,来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多数业界机构尽管认同车用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以锂离子电池为主,但均主张目前应当积极发展混合动力,作为经验积累期的必经之路,政策应该予以大力扶持。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会长韩作樑认为,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车载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从混合动力到纯电动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积累,这个积累过程可能比较长,但是一条必经之路,也非常有必要。
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纯电动汽车研发,但没有一个国家实现了产业化。由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受到电池技术的困扰,全球还没有一款非常完善、可实现产业化的产品。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发平说,发展混动可以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财富,为将来发展纯电动打好坚实基础。基于电控技术、BSM管理技术、电池管理技术、动力总成系统技术,都要通过混合动力的车型去做积累。另外,如果有几十万辆混动车在路上跑,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再针对性地提出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这个规模化的积累过程必不可少。
纯电动汽车技术还面临着许多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是寿命短、不稳定等;二是充电站的建设费用高昂,一个充电站的费用是同储量油库的三到五倍,短期内很难发展起来。相比之下,节能汽车的推广应用就容易多了。北京理工大学吴锋教授认为,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多“冰”需要破,有技术层面的,也有产业化层面的。我们国家对电池方面的投资太少,特别是新能源。目前“十城千辆”的推广中,路上跑的公交车基本上是混合动力,纯电动几乎很少。因此,混动和纯电动都要抓,都要支持,这是发展的不同阶段。混动和纯电动不能截然分开,混动是必经之路,不能分割开来。发展混动,对纯电动有很多借鉴意义。纯电动是战略,混动是战术,同步发展,不可偏废。
支持成熟技术,破解产业困局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智涛认为,放眼全球的混合动力车,90%采用的动力电池都是镍氢电池,可见目前采用镍氢电池是一个稳妥的方式,是一种成熟的技术路径。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检测室主任王子冬说,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目前已经掌握的成熟技术,如何做好。全国政协委员黄伯云院士认为,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而言,需要积累,不能简单的非此即彼,镍氢电池技术比较成熟,应用上也有经验,就应该迅速进行产业化推广。锂离子电池也要发展,也要加大研发力度,解决核心瓶颈问题,国家要进一步合理地全面布局。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电池责任专家肖成伟说,镍氢电池的技术相对锂电池比较成熟,也是最容易产业化的技术,容易做到规模化,国家应优先支持最容易产业化的技术。
此外专家还建议,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应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学习其20多年的技术积累,充分利用相对成熟可靠的电池体系,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让国内企业进一步具备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最近有公告称,湖南科力远收购了日本松下旗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企业湘南工厂。该工厂是一家有长期车载动力电池研发、生产经验积累的企业,成功制造并量产了全球第一批车载动力电池组。杨裕生院士认为,科力远的这次收购,不仅收购了镍氢电池的成熟技术,更重要的是电池管理系统;不仅在镍氢电池上可以用,在锂电池上也可以用,这对行业很有意义。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会长韩作樑呼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就是要鼓励有实力的国内龙头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整合国际行业内的高端资源,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技术,引领中国节能与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技术进步。
呼吁国家按节油率进行补贴
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尤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与会人员呼吁国家调整相关政策,实行中央财政按车辆的节油率给予补贴;进一步创新研发模式和管理模式,鼓励并支持由国内具有较强的技术、资金、人才以及研发实力的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资源,解决核心技术问题。
陈立泉院士在发言中指出,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体系是在不断进步的,但电池技术的发展是要有积累的,要大力支持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混动、纯电动,国家有个定位,混动是国家政策引导下的企业行为,而纯电动是国家战略大力支持的,所以既要发展镍氢电池,又要发展锂离子电池。为什么要把纯电动当成国家发展战略,因为我们的能源很紧张。去年我们的汽车卖了1800万辆,按一辆消耗2吨油计,每年光车就耗油3600万吨。国家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锂离子电池能满足小型纯电动车的需要,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发展混合动力车,陈院士呼吁国家应该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全面推动其产业化。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发平建议,国家可以按节油率给予补贴,当然,混动也要提升技术水平,努力提高节油率。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从现阶段来看,混合动力汽车是最具备产业化条件,所以混合动力汽车将伴随着燃油汽车会长期与未来的纯电动汽车共存,这将是解决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困局的重要手段。只要燃油汽车存在,混合动力就会作为一种重要的节能技术存在,既不是过渡战略,也不是被弃一旁,都将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院士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还倡议,当前甚至将来的相当长时期内,应该摒弃电池技术体系之争,摒弃车型之争,充分利用市场这个最大的推手,只要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行业发展,不拘泥于形式和方向,才能开启中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