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下降7.65%和5.25%,比前9个月降幅略有扩大。货车类产销持续低迷,而客车市场表现较好。我国客车行业在商用车体系中一枝独秀,但是客车行业散乱的市场格局和地方化的条块利益分割是推进客车行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第六届中国汽车二三线市场论坛”上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虽然推进客车行业重组困难重重,但是推进我国客车行业的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
客车业的顽疾
客车是汽车行业中产销量最小的细分领域。据徐长明介绍,我国占据全球客车市场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而国内自主品牌客车占据了国内市场90%的市场份额。其中宇通、厦门大金龙、苏州金龙、厦门金旅四家客车企业占据全国一半的市场份额。
今年10月,全国客车销量3.75万辆,环比下降13.7%,同比增长18.87%;1~10月,客车销量37.12万辆,同比增长10.88%。去年我国客车的产销量44万辆(其中轻客28万辆,中型客车9万辆,大型客车7万辆),但是当前,我国具有资质生产客车的企业数量有100多家。但是客车产能达到一定规模的很少,全年平均每家客车企业的生产量不过4000余辆。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0家企业中甚至有10多家是零产量。意味着绝大多数客车企业近似于是有名无实的空壳公司。
郑州宇通集团总裁汤玉祥认为,我国客车行业还有10年左右的黄金增长期,预计5年左右会到达最高峰的状态。我国客车企业不可能一直持续高速增长,大量出口海外市场是必然之举。5年后国内客车在海外市场会和欧洲客车企业形成直接竞争关系。因此,国内客车企业必须尽快实现生产方式转变。
虽然我国客车行业一直都在推动在全国市场的兼并重组,但是客车行业成功实现兼并重组的非常少。以前各方推动的重庆恒通、洛阳宇通、兰州宇通等项目的重组最终失败,与中大峨嵋、资阳亚星、重庆安凯等类似的合资企业最终也以解体告终。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王健认为,中国客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异常艰难是与中国客车市场的特殊性密切相关。西方国家的客车市场走的是完全市场化条件下的技术和资本的整合,而中国客车市场受地方政府的影响很大。地方政府的公交车采购占有客车市场很大的份额。
由此,受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不容许本地客车企业轻易倒闭,中国客车产业的兼并重组首先需要破解地方保护主义,实现在市场化条件下的竞争环境,才能最终为完成兼并重组创造条件。
此外,由于我国客车最大市场份额的公交车市场是由各地分开做的,对公交车生产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化的体系,导致很多技术落后的中小客车企业仍然有继续生存的空间。而欧洲客车市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体系,然后由少数客车企业在公交车市场自由竞争,从而实现技术进步最大化。
海外市场日益重要
今年初,随着国家对汽车消费的多重利好政策相继退市,国内客车市场销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其统计的50家客车企业1~9月客车出口21090辆,增幅为44.60%,出口金额64.49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59.96%。1~9月客车出口同比增量为6505辆,虽然出口量占总销量的比例只有12.46%,但出口增量占客车行业总增量的比例却达到57.73%,前8个月的出口量就已经超过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全年的出口量。客车出口对行业增长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其中苏州金龙、厦门金龙、宇通3家企业出口额超过10亿元,三家企业合计出口额为40.03亿元,占客车行业出口总额的62.07%。
今年8月,安凯客车出口沙特的3000辆校车,合同总金额1.52亿美元的订单是我国校车出口第一大单。当前,安凯客车海外出口数量占其总销量的比例为8%~10%,未来五年将提升至20%~25%。今年大金龙客车公司成功实现向欧盟成员马耳他出口174辆新型公交客车,合同金额超过1500万欧元。这是中国客车公司向欧盟国家单一批次出口客车金额最大的订单。今年前9个月,大金龙出口客车数量达到5510辆,出口金额达到2.18亿美元,同比增长85.4%,今年全年有望完成出口18亿元,刷新中国客车企业历年出口纪录。大金龙未来五年的目标是海外市场占其销售总额的四成。
今年中通客车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增长趋势,预计全年出口金额将超过1亿美元,海外业务将占其四分之一的份额。
目前,我国客车产业的结构调整正在有序进行,海外订单的数量和金额屡创新高,而且高端客车出口不断增多,海外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客车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建议客车企业加快走出去,在海外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做好品牌,把出口作为今后增长的新支点。
目前,中国客车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例如,宇通已经在伊朗和古巴有两个工厂,只有立足中国市场,在完善海外后勤服务体系的同时做大做强品牌才是中国客车企业走出去的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