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救新能源商用车于未来 天然气潜力待挖掘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11年11月22日
分享按钮

  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亚太天然气汽车协会国际会议上,科技部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表示,当前我国天然气汽车年产值已经超过150亿元,已实现初步产业化;如果加气站瓶颈得到进一步缓解,该行业有望加快发展,安凯客车、宇通客车、金龙汽车等行业龙头有望受益。

  但是,业内人士提示称,考虑到技术成熟、推广容易、燃料价格低等因素,预计天然气汽车将不会获得购车补贴。

  基础设施瓶颈待解

  据介绍,目前我国天然气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加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位客车企业人士认为,“城市公交线路行驶里程较短,路面也比较平稳,推广天然气客车相对方便。相比之下,公路客运对续驶里程、动力性及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目前难以大规模推广,天然气客车目前只能在一些气源充足、道路条件合适的线路上运营。”

  此外,甄子健认为,国家对天然气汽车支持政策的连续性对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促进很大,但国家层面尚未制定明确的天然气汽车发展目标和规划,尚未出台明确的产品鼓励政策和应对燃料价格波动的措施,这是天然气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天然气客车与柴油车最大的不同就是价格,天然气客车比柴油发动机的客车贵3万到4万元;其中,CNG(压缩天然气)气瓶1500元,装6个就是9000元;LNG(液化天然气)气瓶就要2万多元,而柴油车的油箱一个仅需要数百元。

  “但是从综合成本考虑,天然气的价格要更加便宜。尤其对于客运企业来说,燃油价格是营运成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人士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目前国内的示范城市中,不到汽车保有量1%的天然气汽车实现了超过3%的燃油替代效果,每年节约燃料费近100亿元。

  天然气汽车及相关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据介绍,截至目前,累计有450个燃气汽车车型及底盘进入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天然气汽车生产企业的数量超过60家,整车产量超过8万辆;加气站设备全面实现国产化,国产设备的市场份额在90%以上,部分产品达到100%。

  “扶持天然气重卡的提议有进展,现在不光是企业,包括使用环节的公司,比如能源提供企业,都把下一步的重点放在天然气的发展战略上。”方红卫对此信心十足,或许,未来天然气在商用车领域的运用将不再尴尬。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