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东风汽车公司在武汉召开了“十二五”科技创新推进大会,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号召东风人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大力推进和加强科技创新的新高潮。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一员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但汽车企业的创新能力与这一地位的差距无时无刻不刺激着中国汽车人的神经。
今年1月17日,千余名东风高管从四面八方汇聚江城武汉,在外形有如破浪旗舰的东风公司总部大楼,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为下一个5年进行了新的定位:做强做优,建设“国内最强、国际一流”汽车制造商。
中国汽车创新的缩影
截至10月,东风公司销售汽车248.23万辆,同比增长12.22%,总体销量行业第二。前三季度,东风公司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16.32%,比上年同期提高1.2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在确保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同时有望突破300万辆。
上一个5年,东风产销规模大踏步地由2006年不足100万辆迅速提升为260万辆,产销规模由行业第三提升到第二。年平均增长29.1% ,快于行业3.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接连跨过100亿元、200亿元,利润平均增长50%,高于同期收入平均增速27.1个百分点。
“回顾东风公司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演变过程。”朱福寿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感慨万千。他说,东风的创新包含了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商务模式创新。
东风公司的前身二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建厂,在没有任何依靠的基础上展开产品研发。1975年,自行研制了我国第一台2.5吨越野车,开创了东风自主创新的先河;1978年,公司5吨民用车下线,3.5吨越野车通过国家鉴定,奠定了东风在国内汽车骨干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东风公司在国内第一个形成了10万辆能力;90年代,东风又先后自主开发了8吨柴油重型车、3吨和1.5吨轻型车,巩固了公司的行业地位。
在国家经济调整、决定停缓建设二汽的时候,东风人则更是表现出了超常的创新意识,只要国家给政策,自筹资金建设二汽,凭着改革的胆略和智慧,硬是将一个停建项目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厂。
进入新世纪,跨国巨头纷至沓来,中国汽车市场形势变化多端。创新,如何与市场价值对接、如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接?东风人坚持“两条腿走路”,一面逐步加强合资公司技术创新的本土化导向,一面则大力推进集团以自主品牌建设为核心的体系优化。正是在这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格局中,一批以“东风猛士”为代表的创新成果,成就了今天东风的荣耀。
“十一五”期间,通过自主研发,东风公司先后实现了重、中、轻卡整车及动力总成等关键技术的全面升级换代,技术质量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东风中重卡合计销量连续7年位居国内市场第一。今年以来,在中卡销量第一基础上,重卡销量也跃居第一;轻卡销量保持行业第二。目前,东风商用车合计销量国内第一,东风中重卡销量还跻身全球第二。
“大自主战略”提振大信心
近10年国内自主品牌发展迅速,但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产品多数集中在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品牌价值与国际先进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朱福寿坦陈,由于东风的厂情及特殊历史阶段,东风的乘用车业务起步较晚。经历4年建设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曾经在2009年带给东风超出想象的成长业绩,然而伴随着行业逐步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其2010年销售总量与年初计划相比出现较大落差。
东风公司在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已明确提出,“加快自主发展步伐”是“十二五”时期公司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徐平强调,要把发展自主品牌事业作为公司科学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心任务,加速实施乘商并举的自主品牌发展战略。
在这一整体部署下,朱福寿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在乘用车领域提出了一个‘大自主品牌战略’的概念,规划三个层次同时展开。”从“第一要务”到“大自主战略”,东风对自主发展战略规划完成了一次从“突围”到“合围”的质变。
第一个层次,完全的东风品牌,是东风品牌的自主乘用车事业。“也就是完全由东风人的知识产权所规划的东风自主品牌的乘用车,这是我们最主要的战线。希望这条战线在2015年能达到超过120万辆的规模。”
第二个层次,是与台湾合作的东风裕隆为主体,发展大中华品牌乘用车。这一层次,希望2015年实现20万辆的销量。目前首款产品已经下线并上市销售。
第三个层次,是各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事业。东风的合资自主品牌在东风日产、神龙公司、东风本田已全方位地展开,2015年将达到超40万辆的规模。
“十二五”时期,东风大自主品牌乘用车整体规模将达到180—200万辆,加上东风商用车100万辆的销量,东风自主品牌的整体销量将占公司总销量的50%左右。
目前,东风自主品牌(包括商用车、乘用车)销量居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前三。预计今年底,东风自主品牌的总销量将突破100万辆。
朱福寿说:“通过10多年国际合作,东风已经积累了自主发展的条件,未来我们发展的战略重点,将进一步转到自主事业上来,将在继续做好合资事业同时,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做强自主事业,把自主作为永续发展的基石。”
投资30亿角逐新能源汽车
去年8月12日,东风汽车公司在武汉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计划未来5年,投入3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建设。
早在“九五”期间,东风就开启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并推出了纯电动的概念轿车、纯电动中巴车和燃料电池轻型电动客车。2001年成立了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电动汽车整车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建成了国内首家电动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十五”期间,东风公司重点突破混合动力技术,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混合动力客车开发”及“混合动力轿车开发”两个课题,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东风公司每年的科技投入保持10%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研发投入支出总额达114亿元。东风在继续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同时,将电动汽车的产品开发延伸到纯电动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
未来10年,东风公司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目标是,掌控核心资源,建立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东风汽车公司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完备的自主开发体系保证了公司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东风公司已有66项科技成果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涌现出东风天龙大力神系列重型车开发、东风猛士高机动性越野车开发、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开发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继“东风1.5吨高机动性越野汽车研制”项目荣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2009年,“东风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朱福寿认为,奋战“十二五”,东风眼下急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行业所面临的环境和政策支持,包括消费结构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东风一样面临诸多挑战。”着眼于对行业大势的判研和东风特色的分析,朱福寿认为,竞争将更加残酷,东风必须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统筹部署,自主先导。他表示,东风在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在相关引导体制、组织保障、价值考核指标的导向、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等方面,都有望形成一大批有战略性、长远性和有助于核心能力建设的科技攻关课题,并围绕这些课题在全价值链分步骤展开和实施。
朱福寿说,建设“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是东风的发展愿景。在建设“百年东风”的进程中,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支撑、是最大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