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到外地,下了飞机或者火车,坐一次这个城市的公交车,就知道这地方的城市文明和经济发展水平。所以说,公交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是窗口,也是流动着的城市名片。
这一年多来,郑州市为树立城市形象,在公交事业上,都做了哪些“加分项”?
●郑州公交“潮”向大容量
你还记得,四五年前,还在郑州街头奔跑着的29路铰接车吗?油漆斑驳的老式样车身,拖着长长的后挂,铰接处露出海绵的皮座椅……如今,这些状况早已淹没在绿城市民的记忆中。
这种老式的铰接公交车,为郑州公交服务近20年,2007年4月24日,郑州市公交二公司场站院内,最后21辆29路铰接车完成使命,正式退役。
它们,当时是郑州市车身最长的公交车,载客量轻松超过100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郑州市超长公交车的终结,相反,大容量公交车,正是未来的发展潮流。
2007年9月17日,18米长的铰接车再现绿城街头,运行在62路上。新式的铰接车采用新技术,容量也更大。
2009年5月28日,郑州市快速公交开通,主线B1路65辆车,当时全部采用车身18米的“巨无霸”,而且全都进化为空调车,空间布局更为完善合理,满载可达到180人。
2010年3月6日,29路上“巨无霸”王者归来,郑州市公交总公司购置10辆18米长的新式铰接车,补充到29路上。
郑州公交目前日均客流量达249万人次,更快捷、大容量的公交车,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据统计,目前12米长车身的公交车,是郑州公交运营主流,此外,还有近300辆13.7米长的公交车,而18米长的“巨无霸”,数量已达到85辆。
●400辆“环保型”集体出街
那么,你还记得,两三年前,郑州街头的公交电车吗?
101路、102路、104路,当年运行时,头顶都拖着长长的“麻花辫”,那是电车的集电杆。
从1979年开通的公交电车,一直是绿城公交“环保交通”的城市名片。可惜的是,2009年11月初,因给地铁施工让位,奔跑了30年零6个月的公交电车,停下它的“脚步”。
而就在今年8月1日,6辆公交纯电动车在85路上亮相。与传统动力的公交车相比,电动公交车的最大优点是节能环保,零排放,零污染,几乎无噪音。
这种电动公交车车身全长12米,充一次电需要6个小时左右,能够行驶200公里以上。最大载客量为100人,平均百公里耗电80度。即便是按工业用电的电价,百公里耗电才80元,而同等规模的燃油公交车,百公里的耗油量在40升左右,按现行柴油价格,百公里省钱就超过200元。
据悉,到今年年底,郑州公交纯电动车总数将达到20辆。
就在今年10月26日,郑州首批200辆混合动力公交车中的40辆,同时在6路、9路上线,其余车辆近期将陆续投入使用。
郑州市公交总公司称,年底前,还将再有200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入。届时,郑州混合动力公交车数量将达400辆。
●乘公交车越来越“舒坦”
吸引更多人乘坐公交车,一个前提是公交车跑得快,另一个前提是,公交车坐着舒坦。
都市化进程加剧,虽然现在公交车上依然拥挤,但你不得不承认,对比之前,现在的公交车乘坐确实舒服了,车上各种设施也更加人性化。
还记不记得,以前上车需要3个台阶,排队行进不仅速度缓慢,而且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还容易摔倒;现在郑州市大部分公交车都减少了1个台阶,变成2级踏步,而且上下车门都更宽了,台阶也没以前那么陡。
BRT公交车甚至采用的是1级踏步,而且车底盘与站台同高,平步上车,如同乘坐动车组。而它更人性化的设计是,设置了残疾人上车通道,车厢里也专门设有轮椅席位,这对平时乘坐公交“难于上青天”的残疾人朋友来说,是个福音。
车内设有淋浴式空调,冷暖风都很均匀,感觉很舒适。
车内的几块“LED”显示屏,是电子节站器,完全替代了原有的纸张站序表。通过GPS系统,它会告诉你公交车运行的具体情况。下一站是哪个站点、预计达到时间,通过屏幕一目了然。
而据了解,现在上线的新式公交车,很多底盘都采用气囊悬挂技术,行车相当稳定,即便路况不好,颠簸感也不强烈。
乘坐这样的公交车,会不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