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低价中标酿出问题校车
文章来源: 新华日报 发布日期: 2011年1月17日
分享按钮

    [事件回放] 泰州市高港区去年11月通过政府采购买回17辆校车,检测发现无一合格,一些校车的大梁竟是拼焊而成。当地教育部门拒绝“签收”,该批车辆在停车场一停就是50天。“问题校车”的背后有无猫腻,受到当地市民广泛质疑,并迅速成为网络和媒体关注的热点。
  
    “采购校车的初衷是为排除城乡校车安全隐患。由于具体操作人员经验不足,导致好事没有办好。”1月6日上午,泰州市高港区纪委副书记毛一鸣对记者说。

  这是纪检部门介入“问题校车”调查后,首次对事件调查结果作出回应。

  高港区纪委提供的《关于接送学生车辆采购有关情况说明》上,有对该批校车采购流程的调查:去年8月31日,区政府采购中心发布采购公告;9月7日,3家供应商公开招投标;11月8日,区教育局验收时发现校车“有问题”。接下来,区有关部门与厂家交涉,厂家承认车辆“有瑕疵”,同意召回并退订金。

  “采购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规范的、透明的,对经办人员的调查也表明,没有外界猜测的涉及腐败问题,属于厂家质量问题。”毛一鸣透露,目前,高港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招投标办公室、区教育局4人受到停职检查处分,处分理由是“相关责任人经验不足,细节重视不够(如没有去厂家实地考察等)。”

  既然流程是规范的,程序是公开的,也无人涉嫌钱权交易,那么,这次“阳光采购”为何导致“苦果”?毛一鸣的一句感叹,引起了记者注意——“一辆中巴车才13万多元,厂家也很难做。”

  据介绍,实际参与竞标的有两家企业,山东这家单位以230.69万元的总标的中标,比竞争对手金龙客车低27.37万元,摊到19座中巴车上,每辆价格只有13.57万元。

  “按照常规,校车价格应该是1个座位1万元左右,而中标单位平均每个座位价格只有7100元。”一位“懂车”的机关干部坦言,像这样低的价格,厂家基本上属于微利乃至无利,“要想把质量搞得多好也不大现实”。从表面上看,是厂家质量把关不严,导致不合格产品出厂,实质上,是厂家为了迎合政府招投标活动中“低价中标”的规则,以粗制滥造、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导致了毛病缠身的“问题车”出世。

  高港“问题校车”事件,给政府采购传递了一个讯息:价廉未必物美。

  高港区“低价中标”采购了劣质“问题校车”,前段时间网上盛传的4万元笔记本电脑、苹果手机作为U盘等政府“奢侈”采购同样让人心境难平。这“一高一低”之间,暴露出当前政府采购的制度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关键是缺少一个标准和监督机制”。江苏省行政学院政府研究所副所长凌宁教授认为,校车也好,其他商品也罢,政府采购应该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保障政府采购的“高性价比”,避免出现“高价采购配置不合理商品”和“低价采购劣质商品”的情形。他还强调,政府采购是权力寻租的“高发区”,监察部门应主动介入,对采购流程进行梳理,确保政府采购行为阳光透明。

  高港区有关负责人在总结教训时表示,在下一轮校车采购中,将把“性价比”作为选择供应商的首要标准,并且,引入专家评审和监督机制,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值班编辑:王野)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