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是十分有名的工业区,工厂林立。在龙岗区一群低矮的厂房中,一栋12层的新建大楼高高耸立,十分显眼。这是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洲龙”)今年6月刚启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大楼。
该大楼2009年3月开工建设,总投资8000余万元,研发设备投资超千万元,建设工期历时15个月。这是五洲龙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一次重大投资,在客车行业也属大手笔。
■ 始终把研发放在第一位
8月17日,记者走进了五洲龙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大楼。大楼一层设有接待大厅和电动汽车中心实验室;另有四层全部是研发区域,目前正在选装设备。公司领导也都搬到了大楼办公,五洲龙董事长张景新笑言:“在五洲龙,研发中心是权力最大的部门。现在公司高层都是租用这里的办公场所,都要听他们的。”
张景新的话,可能有开玩笑的成分,但也体现了五洲龙一贯的思路: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开发,始终把研发放在第一位,把基础工作做扎实。
近十年来,五洲龙不断研发、试验,先后自主研制了串联、并联、混联等混合动力系统,开发出八代新能源客车,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性能、成本、可靠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尾气排放低,比传统公交车节油30%以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分会理事长李世豪曾说:“十年研发、八代产品、节能减排、技术领先四句话,是对五洲龙在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域取得成绩的中肯评价。”
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张景新告诉记者:“政府扶持十分关键,但是企业不能依赖政府。政府补贴是短期且递减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终还需依靠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目前国内一些企业作风浮夸,一些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很令人头疼。但我们坚信,走正道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计,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不怕没市场;如果没有真功夫,光靠歪门邪道长久不了。”
■ 十年坚守 雨过天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五洲龙可谓十年磨一剑。2000年,张景新决心开发混合动力客车,并把上亿元家产全部投了进去。当时很多人对此不理解,有汽车专家对他说:“搞混合动力客车不是民营企业能干成的事。”公司高层也有人说:“张总是不是太不切实际了?”
2002年9月,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样车正式下线。2005年11月13日,该公司混合动力客车商业化营运项目正式列入国家“863”计划。同年,25辆五洲龙混合动力公交车在深圳投入示范运行。张景新告诉记者,车辆刚上路那一阵子,他整晚睡不着觉,生怕售后服务人员打来电话,报告车辆出现故障。
2006、2007年是张景新比较艰难的时期。当时,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频频获得各项大奖,但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尚不明朗,市场很不景气。张景新的压力非常大,甚至曾经动过卖掉公司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外界贬低和抨击的话,公司内部人员背后的议论,我都知道,但我还是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决心踏踏实实‘赌’一把。”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供了契机。此后,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政策利好不断。当年下半年记者见到张景新时,他兴奋地说:“政策的春风来了。”
■ 三大生产基地齐头并进
去年3月,五洲龙顺利通过新能源汽车整车准入的资质认定,产品率先打入美国、菲律宾等海外市场。2009年,该公司在深圳投放了超过400辆第八代混合动力公交车。按照规划,深圳市2012年之前将在公交领域,投放3000辆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和1000辆五洲龙纯电动客车。今年9月,470辆五洲龙新能源客车将投入示范运行。此外,该公司还在云南昆明、江西南昌等示范城市的新能源公交车采购中中标。
借助政策东风,五洲龙加速完善产业布局。目前,该公司深圳工厂正在积极扩大产能,同时重庆、沈阳工厂已经全面动工开建,明年将投产。预计到2012年,五洲龙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能力将达3万辆。此外,该公司还加快了关键零部件的开发步伐,投资成立了广东五洲龙电源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根据最新制定的“十新计划”,五洲龙不仅要打造新能源客车的一流品牌,跻身国际一流研发中心行列,而且将发展成国内外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供应商。
在公司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大楼前,矗立着一个大型地球仪,张景新对记者说:“建成世界汽车强国,是所有中国汽车人的梦。五洲龙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我们也有为实现这一梦想奋斗的决心和激情。我们把地球仪立在这里,就是要提醒所有员工,五洲龙的目标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