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客车最近有点“火” 细节是“魔鬼
文章来源: 张 翼 发布日期: 2010年7月13日
分享按钮

    2009年的成都“6.5”公交大火让人们至今都记忆犹新。日前,江苏无锡的一起客车自燃事件又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客车自燃事件上来。虽然无锡客车自燃事件的原因还未查明,但一个事实却是24条鲜活的生命已经离我们而去。而随后的国内一系列客车自燃事件让大家深切的感受到,客车最近着火的数量确实有点多。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期客车着火事件频发呢?“最近气温偏高是诱因,主要的问题是天气突然变热,大家对客车防火的重视还没有快速提上来,很多着火隐患还没有排除”,一位客车行业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这样说。

  记者也简单地进行了一下信息检索,从六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气温逐渐升高,关于自燃的信息也开始变得多了起来。6月17日河南焦作公交一辆公交起火自燃;18日,河南安阳一辆大客车自燃起火;26日广东佛山的一辆客车在运营中起火。而进入7月后,气温进一步攀升,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气温超40度的情况,客车自燃事故的频率明显开始密集起来。6日,北京华威桥附近一辆公交车自燃起火;同日,山东济南的一辆公交车也发生了自燃;5日,G65包茂高速南川大观段一辆大客车起火自燃; 4日,海南海口市的一辆公交在行进中起火自燃,仅约一周的时间就发生了多起客车自燃的事件。

  面对如此密集的自燃,记者也与多家客车制造企业的相关人士了解如何降低客车自燃事故的办法。他们均表示高温是这些客车自燃的诱因,虽然气温的高低不能由人来控制,但通过提高客车的防火技术水平却可以有效地阻止自燃的发生。

    关键部位的防火

  在客车的自燃原因中,因电路系统老化,电线短路引起自燃和发动机舱着火自燃是两个主要的方面。这是因为客车用电设备较多,车辆的线束和接插件较多,客车行驶过程中这些线路会发生摩擦破损,接插件也容易松动打火发生故障,造成局部电流负荷过大,引起自燃。发动机舱则是由于目前大客车采用的发动机功率越来越高,发动机排出的都是高温气体,尤其在高负荷的工况下排气温度更高,如果排气管的隔热石棉管发生破损或排气管接口垫发生破损,这些高温的气体便会点燃机舱内的其他易燃部件造成自燃。

  客车企业在设计时便考虑到了减少自燃的隐患,如在底盘的线路布置时,将不同的管线分开,避免因电线短路着火时引燃其他的线路或油管。对于易磨损的线束等用卡子固定,防止车辆在运行中因颠簸晃动而造成磨破绝缘层短路起火,并且尽量减少从车架的矩形钢管中穿过。对于一些必须要穿过车身矩形钢管的线束,采用在线束外再套一层保护管,防止客车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因安装其他设备需要在矩形钢管上打孔而伤害线束的绝缘层。

    而通过使用技术更先进的CAN总线系统,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电路系统的自燃。“CAN总线与传统客车线束在防火安全方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CAN总线系统大大的减少了车内承载大电流的导线长度,横跨车内各个部位的线路所承载的电流非常小,即使发生意外短路,这么小的电流也不会引起火灾,这从根本上降低了车内线束着火的几率”,一位从事客车电气系统设计的工程师告诉记者。

  而对于发动机机舱的防火,由于目前客车发动机的布置多为后置式,驾驶员距离发动机舱的距离较远,因此发动机舱的异常情况并不能被驾驶员及时的发现。所以现在的客车可以安装发动机舱的自动灭火装置,这种装置能够自动监控发动机舱的温度变化,不仅能够在发生明火时自动将灭火装置中的干粉或灭火泡沫喷射在着火点,还能够在发动机舱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便提前通知驾驶员温度异常,有利于驾驶员及早采取措施,避免更大的损失。

  此外,现在的客车在发动机高温部位都加装了防护隔热罩,如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上方加装隔热板,防止有燃油泄露时,滴落在高温部位造成着火。同时,在装有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上,电涡流缓速器的外壳上也安装隔热板,避免缓速器工作时的高温将周围的物体点燃。

    小细节带来的安全

  小细节的设计同样也能给车辆带来更好的防火安全性能。如记者在苏州金龙采访时就发现,苏州金龙在离合助力油罐的瓶口周围设计了一道凹槽,这样在加注离合助力油时不慎溢出也不至于流到其他地方。离合助力油虽然本身并不易燃,但是它附着在其他管线的表面却会大大的增加这些管线燃烧的速度。这种小凹槽的设计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动,却可以大大降低火灾的隐患。

  同样的小细节设计还出现在发动机舱中发动机滤清器下面的导流托盘和导流管。原来车辆在更换滤清器的时候,机油等会不可避免的泄漏一部分,在滤清器下面加装这样的一个小装置后,泄漏的油料会被导流托盘收集并顺着导流管排走。不会出现泄漏的油料滴在机体上形成油泥,在遇到发动机舱内的高温时被点燃,形成车辆自燃。也许就是这些小小的细节改动,带给用户的就是避免了一场恶性自燃事故的大安全。

(值班编辑:兰霞)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