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公交运输企业资讯 >> 新闻正文
成都电动汽车产业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文章来源: 成都日报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22日
分享按钮

  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无疑,最近一两年兴起的电动汽车产业,是绿色产业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个新兴产业。

  出台行动方案,大力推动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这是我市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具体体现。按照“一区一主业”产业局部要求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产业链条按照集约、集群形成关联发展,我市正强力推动汽车产业做强做大!

  “成都造”电动公交车下月上路

  4月16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线一片繁忙,公司首批4辆纯电动公交车正在抓紧时间生产;根据时间节点安排,这4辆纯电动公交车将在5月中旬交付使用。

  这个4月对于川汽来说是一个特别不同寻常的月份。根据此前工信部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07批)公告》显示,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摩托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被作为新一批许可生产的车型被予以公布。在其中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八批)》中,只有9个型号的车型得以公布,而川汽是唯一生产纯电动客车的企业,其他基本为混合动力汽车。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获得资质的型号的电动客车长11米,是去年在西博会上就展示过的。公告发布后,公司上下都很兴奋,连续几天都在开会,研究批量生产的问题。该公司全力开发的纯电动客车已经获得四川首个由工信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资质。这个型号为“野马牌纯电动城市客车SQJ6111B1CH”的电动车将首批生产4辆,并将在今年5月交付用户。

  在该公司传给记者的一份关于该电动客车的技术参数上,记者看到,车辆总质量14600公斤,采用磷酸铁锂离子蓄电池电池组,一次性充电续行里程为270公里,燃料消耗为约50度电能/百公里,平均算下来每天也就40多元的电费,“同时更环保、更绿色,这也符合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发展需求”,最高时速为110公里。“另外,我们6月要给大连方面交付20辆。”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国栋接受采访时称,“应该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公交车已经走上了正轨,并即将走上快速发展阶段。”

  记者了解到,拥有整车技术的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在电动汽车产业配套方面,也采取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企业进行初期配套。其中,电机、电控系统是采用与大连易威合作生产的产品,电池则采用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由洛阳一家电池企业生产。

  除电动客车外,川汽目前正在引进英国罗孚轿车技术研发电动出租车。该款车现在正在争取获得政府的支持。对于下一步发展计划,曹国栋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积极就纯电动公交车项目向政府提出申请,拟投资2亿元建设纯电动项目,占地约200亩左右,形成年产1000辆的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能力,“我们的想法是,吸引整个纯电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都来经开区谋求发展,从而构建一个庞大的电动汽车产业集群链条!”

  金固车轮的配套选择是成都

  经开区车城大道99号,成都金固车轮有限公司。“目前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现在订单已经排到几个月之后去了!”公司副总经理凌智强介绍,由于公司制造的钢制车轮,目前在市场上十分看好,“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2亿元!”

  成立于2007年的成都金固车轮有限公司,于去年8月开始正式生产,“仅仅4个月,去年就完成销售收入8000万元!”成都公司也是其总公司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在西部建立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汽车钢制车轮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拥有先进的轮辋成型、轮辐成型、旋压成型等生产工艺设备及检测设备。采用了先进的涂装技术,已具备年产200万套轿车车轮和10万套卡车和巴士车轮的生产能力。

  “按照汽车产业零部件配套产业的配套半径300公里计算,我们最远可以与重庆汽车企业进行综合配套,不过我们目前考虑的是如何与经开区内的整车企业进行综合配套的问题!”凌智强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和四川汽车工业集团签订了相关配套协议,向后者提供两个型号的车轮。作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计划,“我们将根据成都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在区位优势和配套优势的多重作用下,成都金固将启动二期扩建项目,并新增一条装胎线,产能实现翻番,以满足中西部汽车工业发展的需求。”

  另外一个案例,则更能说明汽车综合配套带来的巨大产业“魅力”。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2005年在长春投产后,为更好地占据西部市场,公司考虑在中西部城市设立分公司。随着一汽大众、丰田等国际项目陆续入驻成都经开区,园区汽车产业集群势头逐渐显现,完善的配套产业链逐渐形成。在对中西部众多城市进行深入调研、考察、比较后,确定了在成都投资的意向,项目最终于2009年5月7日正式签约落户经开区。

  记者了解到,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由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合资兴建,总部设在长春,产品主要供应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德国大众汽车等。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成都基地项目投资达2亿元,占地80亩,主要产品有一汽大众品牌轿车前桥模块、后桥模块、左/右前悬架模块、制动器踏板总成、离合器踏板总成、底盘装配等,将于2011年9月建成投产。

  截至2009年底,经开区(龙泉驿区)拥有零部件制造企业106家,正在加快建设企业28家,其中投产并为该区整车配套的企业近10家。为建立完善的成都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群,园区汽车产业配套招商主要围绕发动机、底盘(含变速器、离合器)、车身、电子电器、通用件、新能源(电池、电机和电控)六大类展开。园区已建立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包含25个总成,165个分总成,2200个关键的零件。

  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曹国栋的想法和刚刚出台不久的《成都市电动汽车产业化行动方案(2010~2012年)》中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样,金固车轮以及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的选择更为成都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与行动方案有效对接。该行动方案提出,到2012年,将谋求电动汽车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并将规划建设我市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根据该行动方案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在我市公交、出租车、旅游观光、绿化、市政、环卫、城市管理等行业(领域),推广应用电动汽车千辆以上,建成与电动汽车拥有规模相匹配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网络;培育和引进电动汽车整车生产龙头企业1~2家、动力电池生产龙头企业2~3家、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龙头企业1~2家,形成年产电动汽车整车2万辆、动力电池3亿安时、电机及控制系统2万台(套)以上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方案提出,将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我市电动汽车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电动公交车、电动专用车、电动轿车等电动汽车整车项目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建立完善我市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体系,大力培养电动汽车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

  根据经开区的发展规划: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将带头实现城乡一体化,带头建设经济新高地,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南造、北贸、东娱”三位一体互动发展格局,有望在2012年成为成都市首个千亿产业集群,规划在2017年形成年产10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

  “就是让电动汽车产业实现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市经委主任何礼接受采访时介绍称,根据此前我市确定的“一区一主业”的全市工业空间布局规划,龙泉驿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支持发展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业及相关的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则包括汽车整车、改装汽车制造;汽车总成件、关键零部件制造;装载机、挖掘机、隧道掘进机等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制造;重点发展领域上下游关联产品制造和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等。“将电动汽车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在经开区,也是按照‘一区一主业’的总体布局要求,发展成都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发展成都绿色产业,这也切合成都提出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战略目标要求!”

(值班编辑:兰霞)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