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强产业、做硬品牌、走向国际,中国汽车企业就必须要抢占制高点。日前,筹划多年、精心打造的江淮星锐正式下线,意味着最后一个商用车制高点被中国汽车成功攻克,创造了同世界级选手高段位竞争的新机会和新砝码。
二流的企业谋产量,一流的企业谋高点。江淮星锐,定位欧系多功能商用车,对标欧洲先进产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开发。产品先期由江淮意大利都灵设计中心负责产品造型和设计,依托江淮国家级技术中心进行全面开发和试制,后期由江淮日本设计中心负责内饰设计。星锐的开发过程,不仅显示了江淮“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的理念应用日益纯熟,而起步中高端的定位更表明江淮显然一开始就精心布局,要抢占市场高点。
欧系多功能商用车就是制高点
众所周知,欧系路线一直是高技术、高品质商用车的代名词。加之国际竞争威胁、国内轻型商用车日趋提升的品质需求,都在不断凸显欧系多功能商用车的战略制高点意义。
欧系多功能商用车在国内远未成熟,仍是一片全新蓝海,但中国车企却显得有些动作迟缓,而受制于技术和工艺是中国车企迟到的根本原因。欧系多功能商用车是由客车、厢式货车和专用改装车构成的多功能商用车平台,技术和生产工艺接近轿车技术,明显高于传统轻型商用车,这一度成为了企业进入的绊脚石。但随着江淮陆续进入乘用车、发动机、变速箱等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在综合性产品研发、技术、制造领域均积淀了丰富经验后,江淮进军欧系多功能商用车市场的时机已率先成熟。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也亟需高品质的运输工具。江淮汽车多功能商用车公司总经理林啸虎认为,欧洲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国城市流动性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乘员运输市场滞涨,但城市物流和专用改装市场需求激增;货物运输量和货物价值同时攀升,提升运输效率势在必行;另外日趋严格的城市道路安全法规、排放法规,使传统的货运车辆逐渐从中心城市退出,亟需寻找新的替代产品。而欧系多功能商用车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主流的轻型商用车产品,是早已被验证过的解决现代城市运输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
“星锐”启示录:让中国商用车率先扛起强国大任
“由大变强”是汽车十二五规划的核心要义,而中国要成为汽车强国,则要首先寄望商用车。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起点,中国商用车在全球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全球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艾睿铂)日前发布的《2010年全球商用车行业展望报告》中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商用车行业第一大制造国。2009年中国商用车产量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49%,全球前15强中中国企业已经占到了1/3。
“商用车的持续增长将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曾一针见血的指出。
但要扛起强国大任,中国商用车还必须做强,抢占制高点。江淮汽车多功能商用车公司总经理林啸虎分析,近年来中国商用车的发展,主要源于“低生产成本”和“量”上的优势。但全球商用车行业向上延伸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许多国家政府正在加紧推进提高排放标准的时间表,和更严苛的安全标准等,这促使中国商用车必须要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我们希望江淮星锐,能成为江淮商用车乃至中国商用车,抢占国际商用车市场制高点、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开拓者。”林啸虎强调说,中国商用车必须强化意识、早作准备、主动迎接高端化挑战,才能在下一轮竞争里保持领先优势,真正扛起汽车强国的大任。
据江淮多功能商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秦续俊介绍,江淮星锐立项初期,便明确要打造中高端的国际化产品:不仅要在中国成为高品质欧系多功能商用车的代表,更要做世界的国际新锐。为了进入国际市场,他们曾仔细研究了奔驰凌特的全系列产品,按照欧盟标准设计研发江淮星锐,并且对供应链设定了很高的要求。秦续俊认为,商用车的竞争,最后一定要回归到技术和品质上,并最终聚焦到品牌。商用车“Made in China”,应该在国际上成为中高档产品的标签。
如今,计划要在国际主流市场取得突破的江淮星锐,还未正式上市便已获得了700台乌克兰政府订单,拥有了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张通行证,已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