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公交运输企业资讯 >> 新闻正文
公交拓展工程被列入石家庄市下半年十大工程
文章来源: 燕赵晚报 发布日期: 2009年7月14日
分享按钮

    围绕建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按照争创石家庄速度和打造一流精品工程的要求,今年下半年,石家庄市将突出抓好总投资540亿元的对城市面貌有重大影响和显著带动作用的“十大工程”,实现城市功能大提升,省会面貌的大改观,其中公交拓展工程被列入十大工程。

    公交拓展工程包括:

    一是公交优先工程。规范建设四横四纵和二环路公交专用道。配套安装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实施纪念碑、棉六、省文化中心、新百广场、南位5座公交换乘场,购置600部环保公交车,四横四纵一环全面实现公交优先,公交分担率由13%提高到20%。
   
    二是公交通达工程。实施四组团和“五大基地”公交线路的开辟延伸,在已开通31路至正定小商品市场、旅游5路至抱犊寨2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将114路、76路延伸至鹿泉市,将55路延伸至藁城市,将81路延伸至栾城县,将77路延伸至正定县,使市区至四组团的公交线路达到7条。同时,在已开通25路、301路至信息产业基地,53路至生物制药基地的基础上,开通市区至化工基地、装备基地、高元赞工业基地和纺织基地公交线路,进一步便捷市区与四组团和五大产业基地的交通联系。

    三是综合场站工程。在鹿泉、藁城、正定、栾城将各建设一座集公共交通、长途客运和货物运输于一体的综合站场。

    7月1日,整修一新的裕华路、槐安路正式通车。“路宽了、畅了,这也为公交事业大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相关专家这样说。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我们这座城市的公交优先程度如何?随着公交拓展工程被列入下半年十大工程,我市的公交发展前景如何?近日,记者走上街头深入调查并采访了相关专家。

    公交拓展工程火热推进

    经常乘坐公交车的人也许早已留意到,石家庄的公交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

    张女士说,公交车上的各种标识更加人性化了,以前车上的线路图只能看个大概,而现在的图更细致、更清楚了,各个站点都看得清清楚楚;喜欢逛街的李女士说,夏天里,她总是喜欢趁晚上凉快在大街上多转一会儿,有时候会晚一些,因此常常错过回家的末班公交车,现在,随着88条公交线路的首末车发车时间调整,她逛街就方便多了;经常乘坐32路车的王先生也发现,有一些站点经过调整后更“科学”了,以前到22中从站点要走一段路,现在站点就设在路口,方便多了。

    裕华路通车后,19路车也正式开通,它贯穿裕华路东西,由小谈村到省汽贸,对于经常来往于裕华路的乘客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同时随着对裕华路8条线路复原线和优化调整,以火车站地道桥为界,桥西东西向路线由原来10路一条增加19路到2条,桥东由原来的32路、K32路两条增加19路、55路到4条。“这样就增加了乘客乘车的选择性和线网密度,缩短了乘客的候车时间和换乘次数。”老乘客赵林这样说。

    从6月初开始,城市街头的公交车改色喷漆,如今,700多辆公交车已经披上了枣红色的外衣,车身的广告也更加规范、大方,“枣红色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精神面貌,车身广告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面貌。这种改变使公交车真正成为了城市里流动的亮丽风景线。”一位乘客这样说。

    随着裕华路开通,新型公交站亭也在道路两侧闪亮登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站亭设计有三个亮点:装备新。在裕华路两侧亮相的47个站亭中有28个为太阳能站亭。如此大规模地应用太阳能公交站亭在全国尚属首家;款式新,灯箱显得大气、通透、美观。座椅全部采用不锈钢板材,古朴典雅;功能新。站亭上将陆续安装电子站牌,经过裕华路的线路电子站牌上将会清楚地显示出车位距离,使乘客候车更直观。

    另外,开辟大站快车、直达车,优化公交线路……随着公交拓展工程被列入下半年十大工程,公交公司正在抓住机遇,一场规模宏大的公交优化战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街头的自行车队伍

    7月10日8时,正是上班的高峰期,裕华路与建华大街路口,自行车道上等待绿灯通行的自行车排成了长长的一队,不少人还“迫不及待”地将自行车骑出了线外,并不顾红灯的警示,随时寻找着汽车的空隙等待穿过马路。

    在石家庄的街头,这几乎是个司空见惯的场景。大片的自行车队伍成为街头一道独特风景。早在几年前,中山路上原有的自行车道就非常紧张,如今,人们可以看到,通过护栏从机动车道分出的两米左右的“自行车道”依然人满为患。

    一位第一次来石家庄旅游的上海人被街头庞大的自行车队伍吓到了,他说:“在上海的街头,很少看到骑自行车的,很多路段也不允许骑自行车,人们出行的首选是公交,乘坐公交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出行习惯。”

    为什么石家庄的街头流动着如此多的自行车?“你为什么不选择乘坐公交车?”面对这样的问题,百姓的回答也是丰富的。“我上班坐车不是太方便,出门要走很远才有公交站。”“我坐车中间还得倒两次车,挺麻烦的。”“车上人太多了。”“那趟车挺少的,有时候得等十几分钟。”“车跑得太慢了,还不如我骑自行车快呢。”

    “公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成为人们不选择公交的原因,另外,我们独有的城市特性也使许多人选择了自行车。”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安桂江对“自行车大军”有着自己的理解。石家庄地势平坦,气候也比较适宜,恶劣天气少,因此人们愿意骑自行车;从城市规模上来说,许多人的出行距离仅限于中、短途之内,这一距离也比较适合骑自行车。

    在公交发达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公交的出行分担率占到了40%左右,在南京等城市占到了20%左右,而石家庄远远低于这个比例。

    电动车对公交的“冲撞”

    7月9日,在平安大街、四中路交口附近的市规划设计院办公楼里,安桂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道路的远近与人们选择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如果要从规划院去北国商城,也就是两公里左右的距离,一般情况下,我不会选择开车去,停车都挺麻烦的;我也不愿意选择公交车,从这里走到站台还得有一会儿;那么,我更愿意骑自行车去,我觉得这样最方便。”“如果我从这里要去建华商场,大概有五六公里吧,骑自行车有点远了,我会开车去,或者乘坐公交车。”

    “公交车最适合的乘坐群体应该是中长途的乘客。”而实际情况是,出行距离相对较远一点的许多人没有选择公交车,“这是因为电动车的出现。”安桂江说,电动车的出现,从出行速度、舒适度上来说都比自行车有了提高,从费用上来说,又比乘坐公交车便宜一些。所以许多中、长途的人选择了电动车。

    因为上班路程较远,几年前王女士就买了辆电动车。可是自从和一辆电动三轮车撞车后,她就再也不敢骑电动车了。“当时车速太快,根本就刹不住车。现在每看到骑电动车的人速度那么快,我就替他们着急。”

    据相关统计,石家庄的街头,自行车队伍中,电动车占到了20%左右,而且,这一比例还处于上升阶段。电动车与自行车,电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碰撞”事故也日益增多。“为电动车限速,这是保证交通安全的一种必需手段。从客观上也可能使一部分人选择更安全、更舒适的公交车。”

    谁该成为主干道的“主角”

    路宽了,自行车大军又会不可避免地拥入靓丽的裕华路、槐安路。“我就喜欢这种通畅的感觉。”许多自行车族这样说。其实,安桂江说,理想的状态是,城市主干道应以单位面积运送人员最多的公交车为“主角”,而那些自行车,适宜选择绿树成荫、出行条件不错的支路、小街巷。而且,在这种小巷中行走,下班的路途中还可以很方便地逛小店、菜市场,捎上些回家的日用品。

    同样是刚才的例子,安桂江说,“如果要从市规划设计院到北国商城,我不会把自行车骑到人多车多的中山路,而是会走四中路,再到休门街,再到北国商城,这多好走啊,又凉快。”

    路宽了,路畅了,私家车也可能在短期内会有增加。同百户拥有40辆私家车的北京相比,石家庄的这一数字还不到10,因此,私家车拥有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安桂江说,从国内外大城市的经验来看,无论路有多宽,‘畅’与‘堵’也往往会在一个波段内上下摆动。“现在槐安路和裕华路都很通畅,这势必会吸引更多的车到这里,若干时段后,可能就会出现拥堵;拥堵一段时日后,一部分车就会自动放弃这里,这两条路又会回到相对通畅的阶段。如此反复,一座城市的道路也是这样,会在畅通与拥堵之间摆动。‘路有多宽,多少多少年不会落伍’的说法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非实际情况。所以,现在的通畅并不代表永远的通畅,只有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才是保证城市交通通畅的最有效手段。”

    “城市主路不是为了吸引客流,而是为了承担城市中长距离交通功能。这种功能,公交车的分担最有效。”

    让公交车跑得更快点儿

    如何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让乘车环境更舒适、让车的发车频率更多一些、让站点设置离家更近一点儿……

    “让公交车跑得更快一点儿”几乎成为这些愿望中的核心企盼。

    “道路的宽阔成为公交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安桂江说,让公交车与自行车比速度,跑得更快一些,才能吸引更多的乘客。大修后的裕华路就开辟了公交专用道。“城市主干道都开辟出公交专用道,即使在道路拥堵的时段,也要保证公交车的速度。”

    “我经常乘坐12路车,可车总是拐来拐去的,到目的地比骑自行车还要慢不少。”“我从家到单位,路上有好多站点,太慢了。”一些市民这样反映。

    如何将公交线路设计得更合理,也成为公交跑得快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公交线路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两点间通行的时间,从乘客上、下车较多的站点设计快捷路线,比如直接开通直达车,如火车站到北站的直达车,这两个站点客流比较集中,这样必然会提高车速;比如开通大站快车,只在热门站点停靠;比如,在两点间通行的车尽量走最近路线,不要绕来绕去……”

    安桂江说,以后,槐安路上的公交车也可以考虑上桥,开通大站快车或直达车,这样可使槐安路上的公交速度大大提高。

    “公交线路的设计应从城市中心区域呈放射型向外辐射;再加上各条城市主干道上贯通的公交车,使之形成横纵交错的网格状线网,让乘客尽量减少转乘公交的次数,在一个城市的两点间,尽量最多一次转乘可到达目的地,这样,公交车的速度有望大幅提高。”

    公交“三年大变样”的美丽愿景

    有一段时间没有乘坐16路车的张先生7月初忽然发现,16路车换新车了。他说,乘坐新车的感受就是不一样:这些枣红色天然气车,车身很长,感觉空间很大,载客量也增加了。车里到处都崭新崭新的。车厢后门处,还为携带大包裹的乘客专门提供了一个空间;下车的扶手设计更加合理,原先的单柱扶手改为梅花(三柱)扶手,原先的光面上增添了胶套,手扶上去,一点也不感到滑。

    据了解,我市今年计划购置600部大载体环保公交车,首批70部已经正式上路,随后公交公司将继续购入后期的530辆公交车,包括16米铰接车、13.7米单机、12米单机车型。“加上现在的2300多部公交车,届时,我市公交车总量将会达到3000多辆,除去报废车,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将会达到14标台。”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万人拥有公交车14标台,这与国内其他大城市比也不算少了。”安桂江说。

    公交的城乡统筹一体化模式也在紧锣密鼓的操作中,届时,公交车可直达“1+4”组团县(市),出行会更加方便。“在北京,公交实行一卡制,城乡一体模式,到周边县市也可以划卡,这对乘客来说就方便多了。城乡一体模式,鼓励乘客办卡,这也是石家庄公交发展的方向。”安桂江说。

    “随着一系列优化工程的实施,今年底,公交出行分担率将由原来的13%提高到16%-17%,到2010年公交分担率将达到20%。”这一美丽愿景让每一个居民充满期待。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