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贵州万达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应挑战”小记
文章来源: 贵阳日报 发布日期: 2009年6月22日
分享按钮

    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国内客车业销售量普遍降幅达到50%,而一家位于西南腹地的客车制造企业却在短期内扭转颓势,今年一季度即实现销售额3500多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0多万元,成功实现“危”中寻“机”——完成这一漂亮转身的,正是贵州万达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机遇从来只青睐有准备的人。万达的出色业绩并非一时之功,熟悉这家客车制造企业的人说:“万达蓄势多年,才有了今日的厚积薄发。”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90年代,在那个国内客车制造业“群雄并起”的时期,坐落于西部城市贵阳的万达,敏锐地寻觅着商机——许多乡镇之间距离短、客流量小,而从前跑运输的小面包车、三轮车等由于安全隐患大,已逐渐被市场淘汰。万达决定,适时推出了6米以下车型。

    这一开始还被业内视为剑走偏锋的“高风险”决定,以6米以下车型迅速打开广阔的农村市场而喧嚣落定。万达,也以一个敢闯敢试的形象在国内客车制造业中声名鹊起。

    2008年初,特大凝冻灾害及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接踵而来,刚刚改制不久的贵州万达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应对,不仅扭亏为盈,而且加强了企业竞争力、增加了职工收入。

    从起步到壮大,万达步履坚实,冷静面对挑战。

    在激烈的竞争中,万达从未停止过技术创新的步伐。根据西南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万达在一系列技术创新中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万达涂装车间助理曾超艺告诉记者,该公司独创的整车磷化工艺,可大幅提高客车整车漆膜附着力及整车耐腐蚀性能,即使遇酸雨也无妨。

    “国内其他厂生产的客车发动机进气系统位置较低,极易在运行时将异物吸入。”万达总工程师蒋雪生说,企业对此专门进行了改进,提高进气系统位置,从而有效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发动机,更适合西南山区路面灰多泥多的实际情况。“另外,西南山区弯道多,对发动机转向系统要求高。我们将客车前悬长度适当缩短,提高了客车前轴的制动效能,使转向操纵更轻便。”

    技术创新为万达抢占市场增加了“敲门砖”,不久前,两辆“贵州造”新型空调客车驶出生产车间,驶出公司大门,驶出贵州,它们的最终目的地是缅甸。这一次,万达“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今年初,万达又果断增加了6米以上客车的产量,原来,国家出台燃油费改税政策后,万达意识到,“不再受座位数的限制后,将有更多的客车运营户愿意购买载客量更大的车型。”为此,企业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而事实也证明了这是一次明智的决策——今年一季度,万达销售的客车两成以上都是6米至8米车。

    “国际金融危机是危机也是转机。”贵州万达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企业一方面抓内销,在新疆、云南、广西等地全面铺开销售网点;一方面积极联系出口,寻求打开哈萨克斯坦、泰国、越南等国市场的机遇。

    搭乘我市扩内需、保增长的东风,万达正积极转变营销思路、加强技术创新、努力开拓新市场,在经济环境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企业一季度销售额仍增长百万元实属不易。

    据悉,今年,该公司将争取完成生产销售客车3500辆,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并加快扩展国际市场的步伐。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