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海外引“才” 文化融合才是成功关键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09年3月7日
分享按钮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国内一些商用车企业已有引进海外人才的经历。其中,部分海外人才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会水土不服而离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用车企业最担忧的是,引进的海外人才能否很好地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文化融合是成功关键

  据了解,商用车企业寻找海外人才的途径多种多样,但基本可以归结为四种:一是利用公司高层的海外人脉关系寻找;二是借助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招聘;三是通过华侨组成的海外人才交流会推荐;四是请专业猎头公司帮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企业寻找海外人才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引进的人才接受企业的文化,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刘伟告诉记者,企业在引进海外人才前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引进成本和产生效益的权衡、与原有员工结构的匹配、是否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海外人才能否适应企业文化等。

  苏州金龙人力资源部经理举例说,他们在招聘中曾遇到一位在美国通用汽车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经过深入沟通才发现,对方不太能理解和接受苏州金龙的企业文化,如果贸然引进必然造成浪费。

  据了解,一些企业在引进海外人才后,因“海龟”与“土鳖”难以融合而出现“文化休克”现象,根本原因就是国际人才在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海外引“才”是把双刃剑

  企业引进海外人才的初衷是提高国际化竞争力。面对目前的海外人才引进机遇,国内商用车企业该如何把握呢?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李春波对记者说:“引进海外人才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好处,也可能引来不少麻烦。具体地讲,商用车企业在引进海外人才时,人员的薪酬待遇与管理方式必然与现有员工有所不同,由此产生的‘鲶鱼效应’会对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造成一定的冲击。”

  李春波认为,企业在引进海外人才前,一定考虑好两个问题。第一,企业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第二,企业在内部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是否已经为国际人才的加盟做好准备。只有将利弊得失考虑清楚,国内商用车企业才能抓住引进海外人才机遇。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认为,引进海外人才固然重要,用好人才更加关键。首先,企业要明白“海归”不是全才,必须转变用人的观念。其次,引进海外人才最大的挑战是“洋”、“土”两派文化差异较大,很多“海归”辞职的原因就是理念不被接受。另外,尽管海外人才身价大幅缩水,但参照国内薪酬标准仍属高薪,企业在引进海外人才前一定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引进关键人才,不能盲目追求数量。

    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融合 

  随着我国商用车出口量的快速增加,国内商用车企业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其中,对能帮助企业在跨国家、跨地区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创造附加价值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国际化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化融合,即熟悉不同国家历史背景,能进行跨文化交流。同时,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多元文化在企业交流中碰撞,有利于塑造宽广的企业文化。对如何在国际化过程中解决好文化融合的问题,著名企业联想为国内商用车企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