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五粮液携华晨进军汽车业 外行造车胜算几何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09年3月21日
分享按钮

    大约从2003年开始,“外行造车”的浪潮就一波接一波,潮起又潮落。日前,据最新消息称,又一家“外行企业”五粮液借华晨进军汽车业,其前景颇为引人关注。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外行”造车失败个案比比皆是。据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分析,汽车业是一个集中度比较高的行业,小规模难获利,而随着汽车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新进入者往往缺乏专业化人才储备及后续大额投资,难以形成竞争力。
 
    与家电等其他行业相比,汽车业需要投入的钱更多、品牌效应更强。近几年,大批家电企业纷纷梦断汽车业,皆因如此。

    五粮液“酒后造车” 前途未卜

    近日,在工信部网站公布的第187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绵阳分公司及另两家专用车生产企业获得了批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华晨的合作伙伴是川酒“五朵金花”之一的五粮液,使这个项目备受外界关注。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不仅吹响了五粮液集团进军汽车业的号角,更是华晨集团西扩的契机。

    此次华晨和五粮液合作造车获批,金杯品牌全系列整车都将有望落户四川绵阳,其产品线将包括金杯越野车、金杯皮卡车、金杯轻型卡车、金杯海狮面包车、金杯阁瑞斯多功能商务车等。

    在合作协议中,华晨集团将与五粮液集团联手,加快与其子公司普什集团的合作,用普什集团的先进模具带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据了解,普什集团是五粮液集团投资3亿元成立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目前为重庆长安、一汽、天津丰田、成都丰田及广州本田等多家企业提供模具。

    昔日“手机大王”——波导造车再败

    2009年3月初传来消息,由于资金投入停滞,首款轿车骐菱销量惨淡,长丰和波导目前正对双方合资公司长丰科技进行清算,结束这家短命的合资公司。今后,长丰将终止与波导在整车制造方面的合作,长丰科技的轿车业务转由长丰亲自操刀。

  长丰科技注册于2006年12月4日,注册资金1.1亿元,长丰集团和波导各占50%股份,总部设在湖南长沙,生产基地则位于湖南永州。双方当时的合作前提为,由长丰汽车负责运作包含轿车在内的乘用车目录,波导则以在上海设立的近百人的汽车研发中心及该研发中心开发的代号为AM-08的小型MPV(“骐菱”系列车型)和其他车型技术入股。

  知情人透露,当年长丰一是看中了波导的资金,二是看中了波导在上海的汽车研发中心。然而,由于金融危机,目前波导科技集团的资金已不像当初一样充足,注入长丰科技的资金更加有限,仅靠长丰科技自我滚动发展,显然并不可能。在此情况下,走为上策,清算合资公司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这也宣告波导造车再次失败。

  早在2003年波导科技已酝酿进入汽车制造。2003年波导上海同济同杰为其设计多功能家用轿车。不久后,组建60人的波导上海汽车研究所。2003年12月,波导“挥金”2亿牵手南汽,欲借南汽实现造车,短短8个月后梦破;3年后,不死心的波导联姻长丰集团成立长丰科技,结果依然是失败。
 
    美的客车停产 “家电造车”全军覆没

  2008年12月,据湖南当地媒体报道称,美的客车工厂已经全面停产一两个月。美的客车经营管理部负责人否认了全线停产的说法,称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调整”,已经不再接受订单,但“有回水单还会接”。

  事实上,今年初美的集团重新修订三年规划,在2010年实现1200亿元的蓝图里,汽车业务没有再被提及。

  2003年美的集团进军以客车为代表的商用汽车领域,2004年至2006年初,先后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

  目前,美的将以何种方式退出汽车业还不得而知。而其同行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家电企业的“造车”梦都基本破碎。唯一还延续的是新飞的冷藏车业务。  
 
  附:“外行造车”成败录

    失败案例集锦:

    浙江奥克斯: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2003年7月,奥克斯以4000万元收购沈阳农机集团双马汽车95%的股权,获得SUV和皮卡等车种的生产许可,之后便宣布“投入80亿元资金进入汽车业”。在美美地折腾了一年之后,2005年3月,奥克斯潇洒而退,身后却留下了车主的无助、伤心和愤怒。

    江苏春兰:苦撑11年黯然而退

    春兰集团苦撑11年后,终于在2008年7月结束在汽车领域的摸爬滚打,其持有的春兰汽车60%股权由徐工科技接手。11年前,春兰集团以7.2亿元收购了南京东风汽车公司,组建春兰汽车公司,正式踏入汽车制造。到2006年,春兰汽车出现亏损。

   河南新飞:仅在冷藏车市场小打小闹

    2003年儿童节那天,地处中原的冰箱巨头新飞集团正式杀进专用汽车制造行业,其首批新飞冷藏车下线并交付用户。与其他家电企业不同,在家电领域新飞只延伸其冰箱优势,在汽车领域只在冷藏车市场耕耘,规模并不大。

    安徽扬子集团:渐趋沉默的扬子鳄

    安徽扬子集团早在90年代中期就逐步降低家电业比重,集中精力开发汽车。1996年,主导产品冰箱“外嫁”,主攻方向定在国内大型汽车企业相对较薄弱的皮卡和客车产业。1998年9月,扬子集团对生产皮卡的安徽中银扬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进行改组,最终从家电行业抽身跨入汽车行业,但至今却难以聚起在当年家电行业的声望。

    扬州格林柯尔:“狱”火能否重生?

    2003年12月17日,当时的资本牛人顾雏军掌控下的格林柯尔通过旗下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股份收购的形式成功购得扬州亚星客车60.67%的股份,从而正式进军国内的汽车制造行业。短暂的辉煌之后,从2006年5月18日起,“亚星”便因连续亏损被上交所停牌。如今,顾老板在狱中,亚星客车还在路上。

    成功案例

    山东小鸭电器:成功借壳 “丑小鸭”变身大汽车

    2003年 12月,中国重汽集团通过收购股权,实施 100%的资产置换方式完成对山东小鸭电器的重组工作,中国重汽集团将自己最优质的卡车业务和销售业务资产置入“*ST 小鸭”实现“借壳上市”。2004 年 1 月,“*ST 小鸭” 证券简称正式更名“中国重汽”,公司的主营业务变更为重型汽车整车及配件的生产和销售。“丑”小鸭变成“大”汽车。

    深圳比亚迪:“电池大王”的成功之道

    2003年,以生产手机电池为主业的比亚迪,以2.69亿元人民币收购西安秦川77%的股份,成为中国民企收购国企整车厂的经典案例。连续三年亏损后,2006年比亚迪盈利1.16亿,F3单车销量突破5万。此后一发不可收,比亚迪在汽车行业越战越勇,成为少有的一个“外行造车”成功案例。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