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武汉市公交管理办、公交集团公司、院校师生代表、交通专家共21人齐聚本报,就汤逊湖、黄家湖畔新大学城30万学生周末出行难(本报16日、17日连续报道)问题共商对策,武汉公交集团现场端出解决新大学城出行难的一揽子方案。
武汉市公交管理办主任陈后慎说,报道反映的大学城出行难问题,是武汉发展中出现的新难题,公交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建勇当场表态:“哪个大学还没有公交线路的,现在可以现场解决。”
湖北美术学院、华农楚天学院、武汉科技学院等高校代表及本报常务副总编辑王溥一一发言。公交集团负责人还公布了一揽子方案。
武汉公交办还表示,还将出台中长期解决方案——公交部门设立大学城公交分片区负责制,一对一解决高校出行难等。
短期措施
江城学院——鲁巷增开20台区间车
昨日,武汉科技学院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曹德正说,每逢周末,9字头的江夏公交人挤人,这些车从江夏城区发车,运行到汤逊湖一带,又遭遇大学城潮汐客流,学生乘车难。汤逊湖一带大学集中,能不能设立起点在校门口,终点至鲁巷的直达短途车?
武汉公交副总经理吴建勇、江夏公交公司党委书记黄家汉当场拍板:6月1日前,江夏公交开行20台短线区间车,从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附近直达鲁巷。
当日恢复732路线高峰时增车10台
湖北美院新校区副院长张丽娟、华农楚天学院后勤处处长詹昭文等师生代表说,两校因地处汤逊湖边缘,近万师生的出行以往一直依靠公交732路,且该线路只有4台车,营运环境差。一年以来,该车时开时停,且终点也不再到该校,三四十台麻木、黑的乘机垄断了师生们的出行,学生经常挨宰被抢。希望公交恢复正常。
公交部门现场决定,公交五公司732路当天起恢复一小时一趟,本周起将恢复平峰时定时定点,半小时至40分钟一趟,高峰时增车10台,6月1日之前落实到位。昨日下午,公交五公司向记者回复,已对732路作出部署,予以恢复。
新增车辆大学城优先年内每条线增车5台
陈后慎说,年内,武汉公交将新增车辆300台。这些新增车辆将优先投放新大学城线路,保证新大学城每条公交线路增车5台。
中期措施
校企共建拟推预约式公交
除地理位置、运力调度方面的困难外,学校和公交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也是造成新大学城出行难的原因。
吴建勇说:“有些学校建设前缺乏起码的交通规划,建设期间也完全不跟公交方面沟通,等到学校建好要开学了,才找到公交部门叫苦,但场站、调头等方面都不具备。要解决大学生出行难问题,校方也有责任,应与交通部门提前沟通,提前规划。”
武汉公交公司昨日决定,建立新大学城分公司分片区负责制,让公交与相关学校后勤负责人建立起联系,互相沟通。根据现场分配,每所大学的出行问题,交由具体的公交负责人分片负责,统筹考虑该地区的开线、增车调度等问题。
湖北中医学院副编审、武昌区人大代表王琨教授、湖北中医学院院办主任等介绍各自学校与公交配合的经验。
会上,各大学院校均表示,要任命公交后勤联络员,为公交场站、调度站建设提供方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州教授建议说,为减少资源浪费,促成信息对称,高校可启动周末大学城学生去向调查,基本摸清平峰、高峰时学生去向、流向等,统计结果反馈给公交公司,公交在此基础上形成运力依据,实现科学调度。
武汉公交部门表示,将考虑这一建议,尽快在大学城实行节假日预约式快线运输模式。比如,逢周末开行从黄家湖直达鲁巷的公交大站快车,大量减少中间停靠站点。
远期措施
设枢纽站建起调度中心
武汉市公交集团五公司副总经理潘国桃说,目前,鲁巷地区已成为学生周末返程的集中转乘地,转乘人群几乎有九成是去往新大学城方向的学生,造成人多车挤状况。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新大学城建设速度太快,大学生出行难度也与日俱增。尽管公交做了大量工作,但还需要出台治本的解决方案。
胡润州认为,从长远看,在大学城建立起大商场、休闲中心等独立商圈,或建大学城轨道交通,才是根本的解决之策。
武汉公交表示,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在鲁巷地区打造大型公交枢纽站,逐步在汤逊湖建立起大学城调度中心,实施分区营运,实现统一跨线调度。
彻底缓解新大学城出行难
三大问题仍待解决
武汉市交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夏涌分析说,要彻底缓解新大学城出行难,必须要真正落实公交优先。公交事业涉及多个部门,也需要多部门协作。
插花地带,不应有管理真空
武汉江夏公交公司党委书记黄家汉说,在李纸公路板桥段,因铁路桥处成为交通瓶颈,不少大货车行至此处时因超高超载,将砂石直接抛洒在涵洞口,形成一个小山包。这本属区交通部门的清理范围,但一直没人管,江夏公交为安全出行,每月请人铲沙石就要花3000元左右。与会代表呼吁,此处属江夏、洪山共管地区,典型的插花地带,造成管理真空,希望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早日把路修好。
财力有限,运力更新难
据介绍,公交作为公用事业,武汉市政府每年承诺给予补贴3000万。这一数额多年不变,如今油价飞涨,加上江夏公司等公交扩编,车辆增加,公交财力捉襟见肘,运力更新难,导致新大学城公交投入不足。希望政府加大对公交的投入,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
规划滞后,公交场站难落窝
夏涌说,早在2005年,他们就受相关部门委托,编制出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公交优化方案,送到了该区建设规划部门,次年中旬还修订过一次,但该方案一直没有落实。
据了解,3年前,武汉公交在东湖开发区规划有70亩地的公交枢纽场站,但该规划场地几经挪用、置换,如今换没了。后在光谷步行街附近有一个枢纽站规划点,但因拆迁无法进行等也落实不了。场站是公交的拳脚,希望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和规划局一同落实场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