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中国商用车在俄市场形式严峻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09年2月27日
分享按钮

    中国驻俄商务参赞:中国商用车在俄服务方面问题最突出

    近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高锡云向记者介绍了俄罗斯商用车发展的最新情况。

    记者:俄罗斯商用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何?

    高锡云:据俄罗斯联邦统计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1月,俄工业生产同比下降16%,降幅最大的是汽车制造业,其中载重车生产同比下降76.4%,客车生产同比下降83.4%。在俄罗斯,商用车市场仍以俄国产车为主。目前,俄大型汽车生产骨干企业共有7家,其中重型卡车生产企业有4家,分别是卡玛斯、利哈乔夫、高尔基和乌拉尔汽车公司。与乘用车相比,俄国产车在商用车特别是卡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俄罗斯本土品牌汽车生产达到3.71万辆,比2007年增长4.4%。2008年1~9月进口卡车11.38万辆,价值达39亿美元。

    在俄进口车中仍以欧洲品牌为主。2007年,欧洲品牌卡车在俄销售同比增长1倍,从9072辆增加到19464辆,欧洲品牌卡车在俄进口卡车总量中占比超过80%。

    中国的卡车产品以中国重汽和一汽解放在俄的销量最大。2008年,中国车在俄销售出现整体下降,其直接原因是:从2008年1月1日起,俄实行欧3排放标准,而中国多数汽车生产厂家尚未获得俄方欧3品质认证,从而导致出口量锐减。

    记者:俄罗斯本土用户对于中国商用车的印象如何?

    高锡云:约四成左右的俄罗斯消费者表示愿意试试中国车,约五成持怀疑态度,其余的认为中国汽车质量和维修完全不过关。

    记者:中国商用车出口俄罗斯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高锡云:目前,中国汽车采取“多头出击、各自为政”的方式进入俄罗斯,各种品牌一哄而上,多数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有些甚至是“做一把就走”。进入俄罗斯的中国汽车品牌甚至超过国际所有知名品牌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难免良莠不齐。俄国内对中国汽车的负面印象集中在两点:一是对中国汽车品牌不了解,不认知;二是中国汽车缺少自有汽车制造工艺技术,多为仿造,且许多车型还不成熟,需要认真完善。

    同时,售后服务差是俄方目前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俄不少消费者由于担心售后服务跟不上而放弃了购买中国车的计划。这一问题对我国在俄具有优势的重卡和工程机械方面的负面影响更大。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